-
苗族的饮食习俗
苗族,上方,苗家,豆腐,http://www.tech-food.com2010-8-13中国食品科技网苗族半数以上居住在贵州,其余分布在湖南、云南、广西、四川等地。苗族人食物以大米为主,辅以包谷、小米、高粱、小麦和薯类等杂粮。苗族人最喜食糯米。副食品主要有瓜类、豆类、蔬菜以及作为佐料的辣椒、葱、蒜等。肉类有猪、牛、羊、鸡、鸭及鱼类。苗族人口味以酸、辣为主,尤其喜食辣椒。日常菜肴主要是酸辣味汤菜。酸菜味鲜可口,制作方便,可生食, ...
-
正月初三花山节
青年,出售,苗族,杆头,花山节,又叫"跳场"、"跳花"、"耍花山"、或"踩花山",是滇东北、滇南一带苗族的传统佳节,源于青年男女的求爱活动,在每年农历正月初三至初七举行。云南永善县的马楠山一带,云、贵、川三省毗邻,苗族同胞集中,人们跨省前来参加,人数常达数万人,规模盛大,万众欢腾。屏边苗族自治县举行的花山节规模也很大,文山、马关、河口、蒙自等地的苗族同胞都赶去参加。花山节的重要标志是花杆,一般要选择高大挺直,滑溜的青松或松柏做成。先把它 ...
-
少数民族过中秋节的习俗
甘露,青年,傣族,苗族,少数民族过中秋节的习俗苗族的跳月每到中秋之夜,明亮亮的月光照遍了苗家山寨,苗族男男女女全家团聚后,都要到山林空地上,载歌载舞,举行“跳月”活动。苗族的古老传说,月亮是个忠诚憨厚、勤劳勇敢的青年。有个年轻美丽的水清姑娘,她拒绝了来自九十九州九十九个向她求婚的小伙子,深深爱上了月亮。最后,她还经历了太阳制造的种种磨难,终于和月亮幸福地结合一起。苗族父老为对他们幸福爱情的怀念,世世代代都要在中秋之夜,沐浴着月亮的光辉, ...
-
苗族打背节
苗族,山坡上,风景,青年,打背节流行于境内富宁县的部分地区,于每年农历正月初三到十五这几天举行,是苗族男女青年的节日。节日中,男女青年欢聚在风景优美的山坡上,当打背开始时,男的蜂拥而出,冲到自己选中的姑娘面前,一手挽住姑娘的脖子,一手蒙住姑娘的眼睛,其他小伙子去打她的背。姑娘也不甘示弱,一边大笑,一边挣扎。挣脱时,捉住小伙子,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整个场地,男追女逐,欢蹦乱跳。打累了,男女双双即各找一个地方打土电话,相互倾吐蜜语衷情 ...
-
清水江苗族龙船节
苗族,支持,苗家,节奏,清水江苗族龙船节农历五月,汉族的端午节有龙舟竞渡的习俗。居住在贵州凯里的苗族也有在农历五月过龙船节竞渡龙舟的风俗。汉族的端午节在农历五月初五,而苗族的龙船节却在农历五月二十四日至二十七日共四天。龙船节苗语叫“咋瓮”(意即划龙船),又名“娄瓮”(意即吃龙肉)。龙船节一般在清水江上举行,清水江穿过凯里又名龙头江,每年农历五月,居住于此的苗族人民都要在这里欢度龙船节。关于苗家龙船节的由来,在黔东南流传着两个民间传说。有 ...
-
苗乡宴席礼节多
苗家,文字,苗族,八位,苗家人是好客的,热情奔放,盛情洋溢,落落大方而又节节有礼。“有朋自远方来”,苗家人便忙得不亦乐乎。杀鸡的,宰鸭的,清汤小炒,小杯满酌,丰盛一桌地情浓意切款待客人。在苗家人的盛情难却中,几杯醇香米酒,你定会神志飘然而感到情深意浓;诚恳的声声相劝,又会让你心悦诚服而感到苗族人民的客气与亲切。有时家里没有鸡鸭,一盘花生米或几片洋芋丝,也要让客人一醉方休。走进苗家,你就会亲身领略到深山里也同样有乡情,更是有亲情。但是,苗 ...
-
土家人与蛇文化
苗族,自治县,土家族,秀山,蛇年到,新年到,又是一年新春到。在我的家乡—中国西部地区的重庆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土家族山寨里,家家户户忙着办年货、杀年猪,迎金蛇、过新年,喜庆洋溢在朴实的脸上。那古朴的民风,让我感受到一番别样的年味,尤其是敬蛇、拜蛇的习俗文化,至今让我记忆犹新。土家族人与蛇有着不解之缘世间人不论男女老幼,大都恐蛇、惧蛇和怕蛇,但是在中国西部地区的重庆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的土家族人,却与蛇有着不解之缘。千百年来,蛇深刻地影 ...
-
月下谈情 苗族习俗“踩月亮”
苗族,青年,东南,木叶,在威宁彝族回族自治县的苗族男女青年中,流传着一种传统的恋爱方式——踩月亮。这里的踩月亮与黔东南的“游方”大同小异。踩月亮就是每当清风明月时,小伙子们拿着芦笙或木叶便走出家门,三三两两地来到山坡或高地上,趁着皎洁的月光,吹起动听的芦笙、木叶。优美动听的乐曲呼唤着寨内的姑娘出来赏月,颇有点“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味道。小伙子的芦笙或木叶吹过三遍之后,仍不见姑娘的面,就说明姑娘已有对象或不喜欢这位小伙子,小伙子也不 ...
-
酒与祭祀丧葬
时代,苗族,豆腐,价值,作为人类历史上存在历史最久、普及度最高且最受欢迎的饮品之一,酒,在人类饮食文化中无疑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而在我国,自古以来,酒的存在与价值就不仅仅局限于饮食方面。酒也是丧葬与祭祀场合的必备用品之一。原始宗教起源于巫术,在中国古代,巫师利用所谓的“超自然力量”,进行各种活动,都要用酒。巫和医在远古时代是没有区别的,酒作为药,是巫医的常备药之一。在古代,统治者认为:“国之大事,在祀在戎”。祭祀活动中,酒作为美好的东西, ...
-
紫云鸡八块
分配,大腿,苗族,部位,紫云“鸡八块”是紫云苗族、布依族招待客人的一道传统的民族风情菜。“鸡八块”也是苗族、布依族办红白喜事或平常用来招待客人的传统菜。鸡八块也叫马料豆鸡。马料豆也叫秣食豆,饲用大豆,是栽培大豆的原始类型。马料豆之名,原于“送灶神”的习俗。相传灶神司人家衣食温饱,每到腊月二十五日将民间善恶上达天庭。于是民间有于二十四夜以纸、竹扎成桥、车马,于门前焚烧、杀鸡“送灶神”。为能粘住灶神之口,不方过失,免生是非,就以豆沙馅糯米团 ...
-
凤凰三江苗寨
位置,长城,苗族,苗家,湖南凤凰,听到这个地名许多人的头脑中最先出现的就是古城建筑与苗家风情,作为国内较大的苗族聚居地,凤凰有着鲜明的苗族味道。山江苗寨又名总兵营,苗语称叭固,位于凤凰古城西北20公里处的一个峡谷之中,是一个具有浓郁苗族生活气息的小山寨。苗语称山江为叭固,意为蛤蟆洞,因寨边有个山洞,蛤蟆甚多,故而得名。称山江为总兵营则源于清朝镇压苗民起义时在此驻兵设过总兵营房。至于叫“山江”则因解放后在寨西北山上修了座山江水库,苗寨缺水 ...
-
苗族的祖先是谁?
苗族,南流,关岭,中国,苗族是我国56个民族中人数众多、历史悠久的其中一族,创造了灿烂而辉煌的文化,其历史可追溯到距今五六千年前的炎黄传说时代。当时在黄河下游和长江中下游一带出现了以蚩尤为首的九黎部落联盟,而在甘陕黄土高原上形成了以炎帝神农氏和黄帝轩辕氏为首的另两大部落集团。炎帝与黄帝沿黄河由西向东发展,先后与蚩尤在涿鹿一带发生战争。蚩尤先败炎帝,“蚩尤乃逐帝,争于涿鹿之阿,九隅无遗。”后来炎帝与黄帝联合战败了蚩尤,“轩辕之时,蚩尤最为 ...
-
苗族的古老崇拜
苗族,东北,东南,酒肉,苗族我国一个比较古老的民族,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宗教信仰方面,苗族现在依然保留着许多较为原始的崇拜观念和祭祀形式,这与苗族的文化历史有着密切的联系。苗族的主要信仰有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等原始宗教形式,苗族传统社会迷信鬼神、盛行巫术。也有一些苗族信仰基督教、天主教。苗族信仰佛教、道教的极少。传统地讲,苗族对一些巨形或奇形的自然物,往往认为是一种灵性的体现,因而对其顶礼膜拜,酒肉祭供。其中比较典型的自然崇拜 ...
-
奇特的苗族斗牛会
苗族,苗家,肌肉,青年,两头水牛激战正酣我国是一个名族众多的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习俗,苗族就是一个古老而淳朴的名族,在漫长的历史中形成了自己独特地文化和生活习惯。我们这里要谈的苗族最大的喜庆节日——斗牛节,很容易让人想到西班牙的斗牛士,但和而不同。斗牛节是很多苗家山寨都有一个盛大节日,是苗族最大的喜庆节日。斗牛会场一般设在四周有茂密森林的平坦草地上,届时,各苗家山寨人民穿上节日盛装,唱着山歇,牵着条条斗牛蜂拥而来。斗牛开始,人 ...
-
簧片乐器“芦笙”
音乐,又称,青年,苗族,芦笙是古老的中国民间乐器,属于簧片乐器族内的吹孔簧鸣乐器类,是世界上现存大多数簧片乐器的鼻祖。发音清越、高雅,音质柔和,歌唱性强,具有中国民间色彩。芦笙,是苗、侗、水、瑶、仡佬等族单簧气鸣乐器。古称卢沙。苗、侗、水语都称梗。苗语又称嘎斗、嘎杰、嘎东、嘎正等。侗语又称梗览、梗览尼、梗劳等。瑶语称娄系。流行于贵州、广西、湖南、云南、四川等省区。历史悠久,形制多样,音色明亮、浑厚,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民间常用于芦 ...
-
苗族习俗 半夜搬家
苗族,吉利,子时,纺车,生活在贵州祥云县一带的苗族朋友,有一种世代相传、富有情趣的奇异习俗——半夜搬家。据说,半夜搬家这种习俗,是由旧社会苗族为了躲避财主催租逼债,常常半夜搬家演变而来的。如今,半夜搬家已经失去了它的本来意义,而变为一项富有情趣的民族传统习俗。人们要搬到新房子时,往往要举行传统的搬家仪式,他们把家具等物品先放到院子里,小伙子们用锅灰把脸抹黑,老人们吹起唢呐、芦笙等民族乐器,大家唱着歌,围着家具翩翩起舞。歌舞停 ...
-
苗族奇特岜沙人镰刀剃头
苗族,省政府,中国,博物馆,镰刀剃头镰刀剃头完成被誉为苗族文化“活化石”和“博物馆”的岜沙苗寨是贵州省政府重点保护民族村寨,民居、头饰与其他村寨迥然不同,独具特色,古代文明和现代文明并存,现在仍然保持着奇特的镰刀剃头习俗和古代发式。岜沙属于苗族黑苗的支系,是至今苗族最古老的一个支系。岜沙人是国家公安部唯一特批的可以拿枪的部落,他们那里的男人都是枪、刀不离身的。岜沙的男子是苗寨一道奇特的风景,常年身挎腰刀,肩扛火药枪,因此被世人称为“中国 ...
-
苗族刻道 古老婚姻史诗
苗族,多重,施秉,地下,刻道——又称为刻木,或称为苗族开亲歌,是施秉苗族酒歌的一种,因它的主要内容刻于圆形竹木之上,苗民们持棒而歌,故有此称谓。它流传于黔东南施秉县的杨柳塘镇一带。苗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以前结亲嫁女都要对唱开亲歌,如果答不出就要被罚酒。一个开亲歌数万行,牵涉面广,被祖先们以目录的形式刻在一根笛子大小的歌棒上。那些横七竖八的线条,一条就包含了上百行内容,一根歌棒数十个符号就记载了一万多行的歌词。于是有人把歌棒插在衣襟里 ...
-
布依族的蜡染艺术
抽象,苗族,典雅,学习,布依族是我国著名的少数民族,在手工技艺与民间艺术方面都创造出独特的文化,蜡染技术就是其中最负盛名的一项。早在宋代,就有贵州惠水特产蜡染布的记载。清代史书上所说的“青龙布”,就是蜡染布,布依族姑娘都很擅长蜡染技术。布依族人使用蜡染布已经沿袭了几百年。女孩子从10岁就开始学习制作蜡染布,她们把蜂蜡略为加热熔化成蜡汁,用铜制的蜡刀蘸蜡汁在白布上描绘图案,待蜡干了以后,把布放进蓝靛染缸之中将布染成蓝色或青色,然后再把布放 ...
-
中洞苗寨的穴居部落
中洞,楼上,苗族,政府,在贵州省紫云县,有着据说是“人类最后的穴居部落”的中洞苗寨,里面住着王、吴、梁、罗4姓苗族,19户人家、100多口人,至今仍过着刀耕火种半原始的生活。这是一个布满化石的洞厅。在洞口外,只听里面读书、说话、做工、鸡鸣猪叫和锅碗瓢盆一片嗡嗡声回响交错,一进洞,回声消失,各种声音清晰可辨。据说,这一声学现象与洞顶密布的溶蚀漩涡有关。洞内并没有外界想像得那样阴森,阳光从竹林的顶端照进洞里,洞里的万物显得特别明快。洞中人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