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傣族婚宴习俗
协商,青年,吉利,苗族,鸡肉为媒傣家青年男女社交恋爱,傣语称为“约骚”。当地汉族称为“串姑娘”。傣历新年那一天,傣家竹楼里到处可闻一片杀鸡声,鸡烧好后,便见姑娘穿上盛装,把鸡肉拿到集市上去卖,等候自己喜欢的小伙子来买。兴高采烈的小伙子纷纷前来问价,如果姑娘说:“吃了再称。”吃后又加倍要钱,便是不喜欢了。若姑娘喜欢买鸡肉的小伙子,姑娘便会递给小伙子一个凳子,让他坐到自 ...
-
占卜鸡卦
仲裁,彝族,苗族,佤族,思茅地区的布朗族、佤族、彝族、苗族等民族中过去流行着占卜鸡卦的习俗,即以看鸡头、舌、嘴、骨、眼及鸡蛋等推断吉凶,仲裁有罪与否。各民族择其不周部位问卜。布朗族、彝族以杀鸡取出腿骨,以竹签或蓍草插入骨孔,看鸡卦是否相通以及相通的孔有多少,竹签倒向何方来定吉凶,如不通,则不能出远门,不能与某人相交。佤族是用预先推备好的竹签将鸡刺死,抽出鸡股骨,按左股骨在左,右股骨在右的秩序把下端捆在一起,呈“v&rdquo ...
-
广西古朴浓郁的民族风情
民族风情,苗族,瑶族,四大,广西境内居住着壮、瑶、苗、侗、仫佬、毛南、回、京、彝、水、仫佬等11个世居少数民族。各少数民族保持着一些纯朴的民族习俗,在饮食、服饰、居住、节日、礼俗方面都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其中壮族的歌、瑶族的舞、苗族的节、侗族的桥和楼是广西民族风情旅游四大特色。壮族的歌。壮族人民善于用歌来表现自己的生活和劳动状况,抒发思想感情。壮族男女青年谈恋爱唱“情歌”,婚嫁唱“哭嫁歌”, ...
-
苗族斗牛会
苗族,肌肉,青年,苗家,在云南省很多苗家山寨都有一个盛大的斗牛节日,它是苗族最大的喜庆节日。斗牛会场一般设在四周有茂密森林的平坦草地上,届时,各苗家山寨人民穿上节日盛装,唱着山歇,牵着条条斗牛蜂拥而来。斗牛开始,人们把参加比武的斗牛一齐放进斗牛扬,顿时,几十条斗牛狂怒互相挑战,寻找对手,互相顶斗,斗败者拔腿就跑,胜者紧紧猛追,直到败者逃出战场,逃入人群,胜者又才返回斗场内再次寻找对手。第一回合的失败者都逃走了,胜者问又一次展开恶战,失败 ...
-
玉溪苗族
苗族,青年,禄丰,城郊,在玉溪市少数民族中苗族是人口较少的一个民族,绝大部分与彝、汉等民族交错杂居,或呈小聚居状态。2002年底,全市苗族人口为6033人,主要分布于华宁、易门、元江、澄江等各县区约30余个村落。其主要支系有花苗、青苗、白苗(他称),自称有蒙陪、蒙绸、蒙刹、阿卯、卯蒙等,大多居住在海拔1500米至2500米的温暖山区或高寒山区。今玉溪的苗族,从清代开始,在长达百余年间陆续迁入,来源地各不相同,涉及湘、黔、桂、粤和越南。如 ...
-
威信民族节日庆典
苗族,向阳,主持人,糍粑,主要节日与庆典基本上与汉民族相同。苗族的主要节日有:多为腊月三十日(月小二十九日)扫尘打糍粑过老年,晚,焚材化纸、燃香点烛,敬祭祖宗护神。正月初一晨早过新年,正月初三扫墓,正月十五过大年;农耕始时试牛节,五月初五药王节,七月十三吃新节,九月九日糍粑节,十月一日牛生节。苗族的庆典主要是花山节。初一晨早,众人上至林中选一枝叶无损,标致杉木,焚以纸币,奉刀头敬酒,念词伐回,置于木马上去皮上彩,主持人燃香点烛,刀头敬酒 ...
-
苗族花衣
苗族,二龙戏珠,北京,发现,苗族平时着便装,以自种、家纺、自制的麻布衣裙为主,极简朴。节庆日着盛装,习称"花衣",五彩斑斓,精工制作,美仑美奂,极富民族特色。花衣面料多用白色麻布或棉布,面料要先经过蜡染、刺绣等工艺加工,再裁制成衣裙。蜡染,古代称"蜡缬"。(东川府志)记:"用蜡绘花于布而染之,既去蜡,则花纹如绘。"苗族妇女多习此艺。用竹制的蜡刀,蘸上溶解的蜡汁,在底料上描画图案。描画好图案的底料投入染缸中浸染后,置于清水中煮沸,蜡汁溶化 ...
-
花山节来历
重建,石下,苗族,二道,花山节是苗族盛大传统节日,以歌舞活动为主要内容,从农历正月初一到正月初九日。现在,只到正月初六便停止了。花山节的来历(1)在古老的部落时代,黄帝是汉族的首领,蚩尤是苗族的首领。黄帝和蚩尤原先很友好,后来,双方发生了争执,矛盾越来越大,两人互不相让,后来,双方发生了大战。这场战争相当激烈,打了很长的时间,直打得天昏地暗,日月无光,尸横遍野,大地一片凄凉。最后,蚩尤被打败了,苗族被迫四处流落,成了一个四分五裂的流亡民 ...
-
融水姑娘节
融水,苗族,融水苗族自治县,从江,姑娘们在参加走圈活动。2月20日,农历大年初三,是融水苗族自治县大年乡传统的“姑娘节”。当天,融水、三江和贵州从江等县多个民族的未婚女孩纷纷前来走圈比美,同时还举行赛芦笙等活动。“姑娘节”又叫“姑娘比美节”,每3年举行两届,在节日里未婚女孩戴上最美丽的银饰,穿上最漂亮的盛装,通过在活动场地走圈展示自己的富有、手艺和靓丽。龙涛摄影报道 ...
-
苗族刺绣
苗族,东南,色调,石榴,刺绣是苗族妇女的特长,很多作品都具有技术高超,造型奇特,想象丰富,色调强烈,风格古朴的特点。苗族刺绣图案色调多种多样,松桃地区以花、鸟、虫、鱼为主,喜欢用粉红、翠蓝、紫等色,较为素净。黔东南多以龙、鱼、蝴蝶、石榴为图案,喜欢红、蓝、粉红、紫等颜色。黔中地带喜欢用长条、长方、斜线等组成几何图案,喜欢大红、大绿、涤蓝等颜色。艺术大师刘海粟对苗族的工艺给予很高的评价:“缕云裁月,苗女巧夺天工”。 ...
-
文山苗族
苗族,语言,文山州,小平地,苗族是古代迁居文山地区的少数民族。据载:明朝初年就有二千余户苗族从贵州省迁入今文山丘北县定居。1796年丘北县的腻脚出现了小平地等苗族村寨。苗族按自称和他称支系很多,仅文山州境的苗族,自称有蒙豆、蒙沙、蒙颛、蒙斯、蒙邶等。他称有白苗、汉苗、花苗、青苗、素苗等。苗语属汉藏语系苗语支,文山州苗族的语言为川黔滇次方言第一土语。今本州有苗族人口419855人,分布在州境的八县。在中华民族的大家庭中,苗族是历史最古远的 ...
-
苗族龙船节
苗族,赛马,龙颈,应急,苗族的龙船节在农历五月二十四日至二十七日举行,岸边同时还穿插斗牛、赛马、吹笙、踩鼓、游方等活动。邻近六七个县、市的数万有也赶来观光,非常热闹。参赛龙船上有鼓头、锣手、水手三部分人。鼓头是位长辈,坐于龙颈处,面向水手,击鼓指挥。锣手由一位男扮女装的少年充任,坐在鼓头前面的龙头和母船的接合处,应声击鼓,协助指挥。水手们均由青壮年担当,其中一人手执三响火铳,立在母船前面,专司放炮,并兼篙手;预备划手两人,坐在母船上打杂 ...
-
丰富多彩的百色民族风情
苗族,瑶族,壮族,博物馆,人说百色隆林是一个“活的少数民族博物馆”,果然!这里有苗族、瑶族、彝族、仡佬族、壮族……远在深山,多少罕见的古朴、清纯而多姿多彩的民族网情:苗族跳坡节、彝族的火把节、抹黑脸习俗、仡佬族尝新节、拜树节,壮族的“兴坡”等,那些特有的民风、充满古韵与情趣。隆林苗族有着多种多样的服饰:偏苗、白苗、花苗、栽姜苗、红头苗、清水苗…&h ...
-
苗家:探娘街
苗家,保山市,着手,苗族,祖祖辈辈居住在保山市瓦马山区的苗族同胞至今沿习着一条很严格的婚俗:姑娘出嫁后不抱孩子不能回娘家。这原是一件很让人伤情的事情,可实际上并没难倒那些有情有义有孝心且聪明机智的苗家女:不兴回娘家,赶街总是兴的。于是,她们便常常利用赶街之机和母亲见上一面,倾吐别情——这,便是苗家的“探娘街”。赶街这天,新婚不久的苗家女一大早便精心梳洗打扮一番:穿上银饰叮当的绣花上衣,竹篮 ...
-
广西苗族的古龙坡会
苗族,显示,退出,昂头,“古龙坡会”是广西壮族自治区融水苗族自治县四荣一带苗族的传统节日,已有一百多年历史。每年正月十六和八月十六日分别举行:前者预祝丰收,后者庆祝丰收。古龙坡会内容有芦笙赛、踩堂歌、斗马、斗鸟、赛马、舞狮、对唱山歌等。其中以芦笙赛和斗马最为热烈。中午时分,各村芦笙队围成圆圈,吹起欢快悠扬的芦笙芦调,姑娘和小伙子围绕芦笙翩翩起舞,进行“踩堂”,有时上千人参加歌舞。斗马时, ...
-
爱牛趣闻
苗家,上站,苗族,元江县,爱牛节在新平漠沙的一座山上,有两个人丁兴旺的苗族村寨,世居这里的苗族同胞,每年都要欢度传统的爱牛节。每年农历的十月初五,是苗族同胞欢度爱牛节的日子。清晨,苗家寨里每家每户都忙碌起来了,大人忙着杀鸡、宰鸭、烧火做饭,娃娃们上山采摘鲜花和红叶,老年人则把心爱的大牛拉出厩来,清除牛身上的污垢,梳理毛皮。然后,用四方篾箩拾来香喷喷的糥米饭和一些肉,让大牛尽情饱餐。大牛吃饱后,妇女们把用山花编织成的花环围在牛脖子上,男人 ...
-
广西苗族当地习俗
苗族,油茶,打油茶,豆腐,苗族家庭多数一夫一妻制。若夫妇久婚无子女,经女方同意,男方可娶二妻(妾),妾之地位与前妻平等。中年丧偶可再婚嫁。男女青年恋爱自由,结婚要征询父母的意见,若父母反对,则采取私逃的办法。有些地方至今还有“姑舅表婚”的近亲结婚现象和不落夫家习俗。桂北和桂东北土山区的苗族人民以糯米、大米为主食,杂以玉米、小米、红薯等。桂西石山区的苗族则以玉米为主食,拦以大米,荞麦和南瓜。苗族喜食酒、辣椒、酸菜。 ...
-
广西主要少数民族的婚姻
瑶族,情况,青年,苗族,壮族与汉族以及其他民族通婚的现象较为普遍。解放前多由父母包办,少数人自由恋爱。解放后,大都实行自由恋爱。自由恋爱的方式有抛绣球、打木槽、赶歌圩、对歌等。抛绣球活动至今在都安、巴马一带仍盛行。打木槽是先由青年女子以木棍来打槽,击出各种不同的声音,几个女子击木槽数棍后就唱山歌,许多男青年也拿着木棍到木槽边来共同敲击,每敲一下,大家又唱山歌,表达男女之间的欢乐情趣和爱慕之情。对歌也是壮族青年男女的一种恋爱择偶的活动方式 ...
-
威信民族信仰祭祀
继承,苗族,传统文化,汉族,苗族的祭祀主要有:祭门神、还泰山、正月初一祭水、正月初三祭果树。同时,苗族的各种能工巧匠、猎人各有不同的祭祀礼仪。苗族的信仰主要是:崇拜祖宗,过年时,都要向已故的祖宗护神敬献美酒佳肴、焚财化纸;吃新节时,敬献新食、焚以纸币。婚姻、嫁娶、生朝满日都要向祖人敬以食物,化财焚纸。过去仍有独特的祭杞礼仪,现与汉族、苗族相同,信仰祖宗、传统文化、继承儒家思想。 ...
-
苗族芦笙和芦笙舞
苗族,发现,指派,芦笙,在遥远的古代,人们还不知道怎样去安葬死人。人死后就把尸体放在山上。那时候,野兽很多,经常跑来吃尸体,人们看见野兽来吃尸体,就去赶野兽,但怎么赶也赶不走。人们想了很多办法,还是无法赶走野兽,后来,人们发现竹筒可以吹响,就想出了一个办法:砍下竹子,挖出音孔,做成立箫来吹,野兽听到立箫的声音,就吓得逃走了。虽然赶走了野兽,但是,放在山上的尸体时间一长,就会发臭生蛆。于是,人们又吹着立箫踩蛆,踩呀踩呀,慢慢地形成了芦笙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