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帮助

爱牛趣闻

  爱牛节

  在新平漠沙的一座山上,有两个人丁兴旺的苗族村寨,世居这里的苗族同胞,每年都要欢度传统的爱牛节。

  每年农历的十月初五,是苗族同胞欢度爱牛节的日子。清晨,苗家寨里每家每户都忙碌起来了,大人忙着杀鸡、宰鸭、烧火做饭,娃娃们上山采摘鲜花和红叶,老年人则把心爱的大牛拉出厩来,清除牛身上的污垢,梳理毛皮。然后,用四方篾箩拾来香喷喷的糥米饭和一些肉,让大牛尽情饱餐。大牛吃饱后,妇女们把用山花编织成的花环围在牛脖子上,男人用红彤彤的枫叶装饰牛角。全家人把牛打扮好以后,牵着、簇拥着大牛来到了寨子中间那块传统的议牛场上。

  议牛场上站满了牛,鲜花耀眼,香飘四野。只见那些牛,有的昂首蓝天,有的低头默默,有的闲庭漫步,轻轻摆动着尾巴,在分享着一年辛勤劳动换来的丰收喜悦。

  在议牛场四周,老年人指指点点,评议着谁家的耕牛饲养得好,膘肥体壮;青壮年男人,在互相交流着犁地、耙地的技巧;最欢乐的要数那姑娘和娃娃们,他们叽叽喳喳,争论着谁家的耕牛打扮得最漂亮。欢声笑语,整个山寨一片沸腾。

  随后,大家共同享受丰盛的美味佳肴,围绕着如何保护耕牛过冬的事,议论纷纷,边吃边谈,直到夕阳西下。

  帮牛

  居住在元江县布孔寨、腊里、阿木垤等地的哈尼族支系布孔(白宏)人,有许多久传不衰的“帮牛”习俗。这是一种相互间分忧解难、礼尚往来的古朴淳厚的民族风尚。

  布孔人不论谁家的耕牛因故死亡,“一家有难大家当”,遇难受灾的主人把老病衰亡或跌死的牛体剖开,见家一份,分送各户,共尝牛肉。各户在领受牛肉之后,当即筹备钱钞三五十元不等,量力而为地送到受灾户手中,帮助另买耕牛,这就是“帮牛”。

  自从农村实行联产到户生产责任制后,耕牛归户管理使用,布孔人的“帮牛”又恢复了,并显示出它的优越性。1983年1月27日,元江各地普降历史上罕见的大雪,布孔寨的耕牛冻死、摔死的不少。有个名叫张顺祥的布孔人家,几天之内连续冻死耕牛三头,实在是一场不小的灾难,乡亲们便通过“帮牛”,帮他度过难关。

  “帮牛”,给受灾户带来了温暖,带来了欣慰,大家解囊帮助,雪里送炭,共同克服困难,度过难关。这种习俗,展现出布孔人团结友爱,手足相亲,同甘共苦的民族美德。

  农历十月初一是华宁县红甸苗族的“糊牛角”节。粮食入仓后,苗家即开始杀鸡宰鸭舂粑粑,把嫁出去的姑娘接回家来准备过节。到了农历十月初一,各家都欢聚在自家的牛厩前,牵出洗净的耕牛,用糯米粑粑糊牛角,并饰以山花挂上脖子,再端上清水牵牛饮用,让牛临水顾影,以知主人厚意。然后各家把牛牵到集广场互相比赛,男女老少说肥道瘦,牛主夸耀自己的牛肥饰美,旁人则寻疵找瑕争论不休,直到得出结果,方将牛赶上山去。

本文由'重阳静白'发布,不代表演示站立场,转载/删除联系作者,如需删除请-> 关于侵权处理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