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帮助

滚山珠:民族歌舞奇葩

  (地龙滚荆:苗族芦董笙舞滚山珠,获世界民族民间艺术最高奖金山仗奖,摄影:周学光)

  (纳雍苗族芦笙舞滚山珠在荷兰街头 摄影:张兴福)

  纳雍苗族人民以自己的才华,创造了本民族灿烂而 独具特色的文化。她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音乐舞蹈更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风格。在众多的苗族歌舞节目中,纳雍县猪场苗族彝族乡独创的苗族芦笙舞滚山珠名震中外、享誉全球。这种舞蹈以其高超的技巧、敏捷灵活的步调、明快的节奏感等特点,深受中外观众喜爱。

  滚山珠原名地龙滚荆,又叫滚地龙,苗语称为子罗夺。传统的滚山珠一人或数人均可表演。其表演特色是:不管表演动作怎样艰苦高难,表演者都要手持芦笙,口吹芦笙,保持笙不离口,曲音不断,笙与舞自始自终相位相配,协调进行。通过加工提炼后的滚山珠,已从重在再现的艺术形式升华为重在表现的艺术形式。除保留舞蹈中已有的内容舞蹈语汇和蜻蜓点水(苗语称等古东林)、骏马奔驰(苗语称朝点,打场、飞冷枯)、地龙滚荆即滚地龙(苗语称子罗夺)等等动作造型之外,又发展引进二人立、三人立、双飞燕等动作造型,并借鉴京剧的表演艺术加进了侧身翻、前后空翻等高难技巧,还创编了后仰空腰腹支撑二人立,三人立等高难造型。芦笙舞曲也由原来的不同调高改编为统一的调子。传统的滚山珠一般在年节、喜庆或农闲之余表演。关于这个舞蹈的产生有这样一种说法:古代苗族人民在大迁徙中,由于道路坎坷,荆棘遍野,行走十分艰难。英勇的苗族青年为了给父老乡亲们开辟一条通道,就用自己强壮的身躯滚出一条道路,让父老们顺利通过,到达黑羊大菁(今黔西一带)安家落户。人们为了褒奖这些青年的英勇行为,就模仿他们用身躯滚倒荆棘的动作,编成的芦笙舞取名地龙滚荆。

  纳雍县苗族芦笙舞滚山珠已滚出县门、国门,多次为党和国家领导人演出并获全国民族舞表演金奖。出访了挪威、荷兰、比利时、法国北欧四国,好评如潮。返程时,在波兰还捧回世界民族民间艺术最高奖金山仗奖。

本文由'东骊艳'发布,不代表演示站立场,转载/删除联系作者,如需删除请-> 关于侵权处理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