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帮助

环翠喜庆婚事

  新节日 皆指公历,多为有纪念意义的节日。新年,是公历元旦,俗称阳历年。是日,机关、团体多举行团拜,群众家庭团聚会餐。"三八"国际妇女节,妇女集会或举行其它形式的纪念活动,并放假一天。"五一"国际劳动节,全市张灯结彩,或集会,或举办各种文体活动,职工放假。"五四"青年节,团市委和青年联合会举办青年联欢活动。"六一"国际儿童节,学校多举行运动会或野外游玩活动。"七一"中国共产党诞生日,党组织举行纪念活动。"八一"建军节,全市举行军民联欢和拥军优属、拥政爱民活动。"十一"国庆节,庆祝活动较其它节日隆重,1959年十年大庆时,大操场曾举行文艺大联演,晚上观看焰火,是威海史无前例的一次。此外,在解放初期,全市还曾庆祝过"八·一六"威海解放节。

  传统喜庆 民间有"看喜",妇女生小孩后,亲朋带礼物登门贺喜;"过百岁",小孩生后一百天,由家中长者抱着走百步,意味着孩子健康百岁;"赶生日",孩子一周岁时,亲朋蒸大圆饼和"锔锔"送去祝贺。"庆寿",老人到六十岁后,每逢生日,亲朋带寿酒、寿星画联等寿礼前去庆寿。

  婚事 旧是婚姻均为父母包办。由媒人提亲,一般"门当户对",属相对头,岁数合适,一般男大于女二、三岁。两方父母同意后,则定亲,名为"下柬"。①订亲礼,富家有金银首饰、绸缎衣料、银元钱币等,一般人家是布料,称送"衣裳面";穷人则以言为定,无礼相送。婚日由男方择定,并将婚礼送女方家。结婚,男方称"将媳妇",女方称"出门子",由男方备官轿、彩轿各一乘,男乘彩轿去女家。新媳妇要由叔或兄抱上轿,头蒙红布。回来时,男乘官轿,女乘彩轿,嫁妆随之,宾客相送。下轿时,要由已婚妇女领媳妇。当晚,大家"闹洞房"、看嫁妆,三日后,娘家来人看望,称"看出息"。第九天新娘回家省亲,称"站九",娘家要烙"抓果",②给女儿带回婆家分赠。

  辛亥革命后,文明结婚逐步兴起,即不坐轿,改做马车或步行,旧的结婚仪式越来越少见。

  建国后,男女青年逐渐做到婚姻自主,婚事新办。在工作或学习中,建立感情而订婚;也有的由他人介绍,互相了解,征求父母意见后,自主订婚。订婚形式多数互赠礼物,少数照订婚像。结婚日期多定在新节日或春节期间。结婚男女,或步行,或坐马车(两轮或四轮),或骑自行车,进入七十年代乘汽车者渐多,也有的采取旅行结婚。结婚时,亲朋好友前来祝贺。1982年春节期间,市委机关首次举行喜事新办的集体婚礼。同年4月21日,团市委和青年联合会主办四对团的基层干部集体婚礼,参加婚礼的代表及家长、亲朋有300余人,他们喜赞婚礼"文明、朴实、热闹、大方"。

本文由'帛小蕊'发布,不代表演示站立场,转载/删除联系作者,如需删除请-> 关于侵权处理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