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帮助

刘向、刘歆对先秦诸子学的复兴

  在儒学作为经学而一统天下之后,刘向、刘歆父子又重新研究和整理诸子百家的著作与学说,并强调从中吸取思想营养以改善儒学。

  刘 向在对《管子》、《晏子》、《韩非子》、《列子》、《邓析》、《关尹子》、《子华子》以及《战国策》等著作进行了系统整理的基础上,认为它们皆有符合儒家 经义的地方。刘向说:“《管子》书,务富国安民,道约言要,可以晓合经义。”“荀卿之书,其陈王道甚易行”,“其书比于传记,可以为法”。至于道家,刘向 则认为“(道家)秉要执本,清虚无为,及其治身接物,务崇不兢,合于六经”。

  除 此之外,刘向还在《说苑》、《新序》中直接采用并假借诸子之口来表达自己的政治、学术见解,实际上这也是对诸子学的一种肯定。刘歆继承父业,他在《七略》 中把儒家和诸子各家并列为十家,并认为各家可以互相补充:“其言虽殊,辟犹水火,相灭亦相生也。仁之与义,敬之与和,相反而皆相成也”。

   不仅如此,刘歆还特别强调从诸子各家中汲取思想营养的重要性,认为只有兼采各家之长,方能“通万方之略”。正如《易》中所说:“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 百虑”,“今异家者各推所长,穷如究虑,以明其指,虽有蔽短,合其要归,亦六经之支与流裔”。既然诸子各家皆为“六经之支与流裔”,那么在当时“去圣久 远,道术缺废,无所更索”的情况下,“彼九家者,不犹愈于野乎?若能修六艺之术,而观此九家之言,舍短取长,则可以通万方之略矣。”

  在刘歆看来,只有恢复诸子学的思想传统,才能在吸收各家思想长处的基础上,使儒学由僵化的经学、世俗的神学变为真正能够治国安民的“经世致用”之学。刘向、刘歆父子在当时经学独尊的情况下,大力倡导研究诸子之学,对削弱官方学术思想的统治、解放思想是有积极意义的。

本文由'酆涵蕾'发布,不代表演示站立场,转载/删除联系作者,如需删除请-> 关于侵权处理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