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闭合之日 蒙古族人的除夕

    闭合之日 蒙古族人的除夕

    点心,颌骨,包子,工具,春节的前一天蒙古人称之为“闭特温”,意思为“闭合之日”。那一天,牧民们把一年中未干完的工作全部结束,并把牲畜赶回入圈或放在家附近。把书籍和各类工具擦拭干净后,用草香或白食献祭。女人们则把缝纫用具和材料收拾起来放在箱子里。除夕傍晚,要举行祭祀祖先的仪式。当天黑之时,在离家稍远处找一块干净的地方燃起一堆篝火,把事先准备好的食物德吉——酒、肉、包子、点心等放在火里烧,以其火烟献祭。户主和主妇领着男性家庭成员向火的方向叩 ...

  • 台湾年俗多情趣:送“灶君”蒸年粿 拼个好彩头

    台湾年俗多情趣:送“灶君”蒸年粿 拼个好彩头

    萝卜,点心,吉利,甜粿,一进农历腊月,台湾过年的气氛就浓起来了。在台湾,春节习俗与祖居地闽南地区相差无几,但也有些不同的情趣和特色。送“灶君”腊月廿四“扫尘”后,开始贴年画、春联。家家户户要买又甜又粘的蜜饯、茶料,放于灶台的“司命灶君”前,泡沏3杯清茶,烧香放鞭炮为“灶君”送行,让他“好话传上天,坏话去一边”。过年时,台湾同胞还会在家具上贴“春”字,但米缸不兴贴“春”,台湾方言“春”与“伸”谐音,粮食有“伸”余,意味人口少了不吉利。所以 ...

  • 热情掌声解乡愁 内蒙艺人河畔过新年

    热情掌声解乡愁 内蒙艺人河畔过新年

    沙滩,煎饼,呼和浩特市,点心,第一次出国表演,也是第一次在新加坡度过农历新年的乌兰牧仁(32岁)特别想念家中5岁的宝贝儿子。但是,过去几晚台下热情观众如雷的掌声,弥补了乌兰牧仁无法和亲人团聚的缺憾。乌兰牧仁是男高音,在国内有十几年的舞台表演经验,这次是第一次随内蒙古表演艺术团应“春到河畔”主办单位的邀请前来我国,呈献精彩的歌唱和舞蹈表演。蒙古人爱吃用牛羊烹调的食品,新加坡相对来说比较少有,加上气温炎热潮湿,乌兰牧仁和42名团员在本月5日 ...

  • 春节设家宴摆席有哪些讲究

    春节设家宴摆席有哪些讲究

    杏仁豆腐,点心,凉菜,又称,安排不当,花钱多而效果不佳。这大概就好象穿衣服,如果搭配的不得体,再好的衣服穿在身上,也不能展示出其特有的格调;如果搭配得体,即使普通的服装也能超值体现出其品位。书归正传,一、冷盘又称酒菜、迎宾菜,为客人入席后第一道菜,对宾客的情绪、食欲影响较大。冷盘的内容,根据条件可繁可简。一般可用一个大拼盘或4~8个小碟。中档以上宴席可用一个大拼盘,围4~8个单碟。要注意各菜在口味、形状、色泽、烹调方法上应有所区 ...

  • 我国古代十大名厨

    我国古代十大名厨

    董糖,风景,点心,董小宛,我国古代有十个名人,又是十个名厨。伊尹,为商朝辅国宰相,商汤一代名厨,有“烹调之圣”美称,“伊尹汤液”为人传颂千年不衰。易牙,也名狄牙,为春秋时期名巫、著名厨师,精于煎、熬、燔、炙,又是调味专家,得宠于齐桓公。太和公,为春秋末年吴国名厨,精通水产为原料的菜肴,尤以炙鱼闻名天下。膳祖,为唐朝一代女名厨。段成式编的《酉阳杂俎》书中名食,均出自膳祖之手。梵正,为五代时尼姑、著名女厨师,以创制“辋川小祥”风景拼盘而驰名 ...

  • 浙江清明节习俗

    浙江清明节习俗

    螺蛳,点心,青团,江南,海宁县清明夜,养蚕人家睡觉时会把蚕子裹在棉衣之下,据说蚕子得了人气才会容易繁殖。嘉兴县清明夜吃青螺,称为「挑青」。海盐县清明有龙舟之戏。台州府清明簪柳,称为驱香九娘。绍兴人上坟时,要准备一些糖果、饼干,称为「上坟果」,发给住在祖坟附近的儿童。三月初三日,古曰上巳。漳人谓之三日节,祀祖祭墓。而泉人以清明祭墓谓之尝墓;尝,春祭也。祭以饽饼,治牲醴,挂纸钱,归乃食之。饽饼以面为衣,内裹蔬菜,炸油者谓之春饼。尝墓之礼, ...

  • 达斡尔族的婚恋习俗

    达斡尔族的婚恋习俗

    点心,吉利,财产,扒肉,达斡尔族实行严格一夫一妻制,并一直坚持氏族族外婚制度,以同一个始祖的后裔的“哈拉”,以及从“哈拉”分化出来的“莫昆”的人禁止通婚。后来称为同姓不婚。姨表和舅表属于不同哈拉莫昆,所以通婚较多。如果发生族内婚者,不仅受到舆论的谴责,还要受到习惯法的惩处。对于较近知辈分者,要求同辈分的人才能通婚,不同辈分的人不能通婚,以保持着等级、辈分婚的原则。清 ...

  • 仡佬族

    仡佬族

    通用,点心,扣肉,壮族,散居在贵州省西部的织金、黔西、六枝、关岭等20多个县,少数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隆林各族自治县和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的广南、文山、富宁、马关等县。仡佬族有自已的语言,但各地仡佬语差别很大。如今,只有四分之一左右的人还会仡佬话,汉语已成仡佬人的交际工具。一部分人还会讲苗语、彝语或布依语等。仡佬族没有本民族文字,通用汉文。信仰多神,崇拜祖先。仡佬族主要从事农业。手工打铁业比较发达,因此,史书上把有些地方的仡佬称 ...

  • 苏州人过冬至--吃混沌忆西施

    苏州人过冬至--吃混沌忆西施

    混沌,点心,粉条,元宝,由于苏州二千五百年前是吴国的都城,吴国始祖泰伯、仲雍是周太王后裔,曾承袭周代历法把冬至作为一年之初,所以至今古城苏州仍有“冬至大如年”的遗俗,而每年冬至夜的“菜单”更是考究,延续着渊远的吴地风情,形成了与其他城市不一样的独特意义。在古城苏州的大街小巷的超市内,冬酿酒堆得像座“小山”。一年只酿造一次的冬酿酒,桂花香郁、甘甜爽口。苏州自古有句俗话,冬至不喝冬酿酒是要冻一夜的。“老苏州”们回到家,桌上摆好的“圆夜饭”不 ...

  • 中国古代十大名厨

    中国古代十大名厨

    董糖,江南,点心,汤液,我国古代有十个名人,又是十个名厨。伊尹,为商朝辅国宰相,商汤一代名厨,有“烹调之圣”美称,“伊尹汤液”为人传颂千年不衰。易牙,也名狄牙,为春秋时期名巫、著名厨师,精于煎、熬、燔、炙,又是调味专家,得宠于齐桓公。太和公,为春秋末年吴国名厨,精通水产为原料的菜肴,尤以炙鱼闻名天下。膳祖,为唐朝一代女名厨。段成式编的《酉阳杂俎》书中名食,均出自膳祖之手。梵正,为五代时尼姑 ...

  • 闲话点心 精致的美食

    闲话点心 精致的美食

    点心,糕饼,据传,江淮,我国糕饼最早源于商周,据传,当年武王发兵讨纣王,纣王派闻太师随军出征,为了减少埋锅造饭,缩短进兵时间,闻太师便亲自设计了一种用饴糖与炒熟谷粉掺合、粘结起来做成的条块状糖饼,作为士兵的干粮。这可说是我国糕点的鼻祖。此后,民间效仿闻太师制作的糖饼加以改进,几经演变,逐步发展为酥皮、包馅、油炸的糕饼。昔时,京糕点行业有个行庙,庙内供祭着闻太师的塑像,以示纪念这位糕点祖师。点心一般是指正餐之前小食以充饥的糕饼之类的食物, ...

  • 茶宴与茶食

    茶宴与茶食

    骨头,中原,点心,乳饼,有酒宴,亦有茶宴。茶宴随着茶的普遍饮用而出现,距今已有1700年的历史。茶宴最早的记载见于《世说新语·轻诋篇》:“褚太傅初渡江,尝入东,至金昌亭。吴中豪右燕集亭中,褚公虽素有重名于时,造次不相识,别敕左右多与茗汁,少箸粽。”茶宴形式多样,有以茶代酒,花间竹下赏花清饮的(吕温《三月三日茶宴序》);有庆贺新茶初采,品比贡茶,在两州边境举办的品茶歌舞宴(白居易《夜间贾常州、崔湖州茶山境会亭欢宴》);有禅林参禅讲经招待宾 ...

  • 东坡提梁壶的传说

    东坡提梁壶的传说

    东坡,京城,工具,点心,在宜兴窑场丁蜀地区,在民间流传最广、最深、最普遍的故事,莫过于“东坡提梁壶”。传说宋朝大学士苏东坡晚年不得志,弃官来到蜀山,闲居在蜀山脚下的凤凰村上,他喜欢吃茶,对吃茶也很讲究。此地既产素负盛名的“唐贡茶”,又有玉女潭,金沙泉好水,还有“海内争求”的紫砂壶。有了这三样东西,苏东坡吃吃茶、吟吟诗,倒也觉得比在京城做官惬意,但这三者之中苏东坡还感到有一样东西美中不足。什么呢?就是紫砂茶壶都太小,怎么办呢?苏东坡想:我 ...

  • 客家婚俗“回门”

    客家婚俗“回门”

    等待,发现,又称,点心,客家的“回门”是只新娘过门后第一次回娘家,这个习俗在我国很常见。新娘第一次回娘家与以后的回娘家有着完全不同的意义,因为此次回娘家须有新郎同回,以表谢意。谢什么,当然是谢岳父母家养大了一个好闺女。婚前新郎未必了解新娘,是好是歹,一要揭了盖头才知道,二是要过了洞房花烛夜才知道,三是要下厨做了事才知道。哪个新郎要是通过这三关,知道妻子是个漂亮、贤惠、贞洁、能干、知书达理的好女人,那不知会有多高兴。由此可见,回门对于女婿 ...

  • 浙江寿诞命名习俗

    浙江寿诞命名习俗

    点心,老酒,馒头,宁海,做生旧时,富家至30岁即作生,含“三十而立”意,有“三十不做,四十不富”之说。鄞县、宁海等地有“做九不做十”习俗,据传起因于四十岁,因四与死谐音,故提早一年做生,以后推而广之,相沿成习。做生排场较小,请亲友赴宴,受请者送些生日礼品。做寿俗谚“富做寿,穷做亲”。富家五十始逢十做寿,称几十大寿。做寿讲排场、比阔绰。送礼的寿烛须“足斤”,上书“福如东海,寿比南山”金字。有的在礼物上置金色“寿”字。寿诞食品有玉堂富贵和寿 ...

  • 老婆饼的美味传说

    老婆饼的美味传说

    潮州老婆饼,冬瓜,点心,老婆饼,起源自广东潮州点心老婆饼,外皮烤成诱人的金黄色,里头一层层的油酥薄如棉纸,酥松得不得了,一咬下去碎屑便掉了满地,每一口都尝得到蜜糖般的香甜滋味!老婆作的饼受到老板青睐!相传在广州,有一间创办于清朝末年的老字号茶楼,以各式点心及饼食驰名;某日,茶楼里一位来自潮州的点心师傅,带了店里各式各样的招牌茶点回家给老婆吃,想不到他老婆吃了之后,不但没称赞店里的点心好吃,甚至还嫌弃地说:“茶楼的点心竟是如此平淡无奇, ...

  • 雪顿节

    雪顿节

    园林,酸奶子,酸奶,点心,每年藏历六月底七月初,是西藏传统的雪顿节。在藏语中,“雪”是酸奶子的意思,“顿”是“吃”、“宴”的意思,雪顿节按藏语解释就是吃酸奶子的节日,因此又叫“酸奶节”。因为雪顿节期间有隆重热烈的藏戏演出和规模盛大的晒佛仪式,所以有人也称之为“藏戏节”、“展佛节”。传统的雪顿节以展佛为序幕,以演藏戏看藏戏、群众游园为主要内容,同时还有精彩的赛牦牛和马术表演等。2009年西藏拉萨雪顿节是8月20号开始,8月26号结束,同时 ...

  • 奉茶之道

    奉茶之道

    客户,边缘,点心,烫伤,茶我国历来就有客来敬茶一民俗。古代的齐世祖、陆纳等人曾提倡以茶代酒。唐朝刘贞亮赞美茶有十德,认为饮茶除了可健身外,还能以茶表敬意、以茶可雅心、以茶可行道。唐宋时期,众多的文人雅士如白居易、李白、柳宗元、刘禹锡、皮日休、韦应物、温庭筠、陆游、欧阳修、苏东坡等,他们不仅酷爱饮茶,而且还在自己的佳作中歌颂和描写过茶叶。最基本的奉茶之道,就是客户来访马上奉茶。奉茶前应先请教客人的喜好,如有点心招待,应先将点心端出,再奉茶 ...

  • 台湾小吃“棺材板”

    台湾小吃“棺材板”

    上鸡,调制,点心,墨鱼,棺材板棺材板是台湾有名的小吃之一,前身是用西式酥盒加上鸡肝等中式配料做成的。一开始不称棺材板,而为鸡肝板。据说在三四十年前,台湾有一位姓许的师傅,他品尝了一种名叫鸡肝板的点心后,觉得口味很特别,于是回家研究改良,终于制成了一种令他更加满意的点心。但如何给这种点心取个新的名字呢?他想来想去没想出来。有一天,他忽然发现新的点心怎么看怎么像棺材,于是就决定命名为棺材板。或许由于制作特别、口味特殊,加上名称的怪与邪,最后 ...

  • 端午节粽子的N种吃法

    端午节粽子的N种吃法

    白糖,方法,混合,点心,粽子我们平时吃粽子都是剥了粽叶吃馅,这种吃法吃多了相信很多人都会腻。那么来学几招粽子变身术,将它们变换一下口味吧!用甜粽煮甜粥这是最简单、最省事的一种做法。像枣粽、红豆沙粽等这样的甜味粽子都可以用这样的方法煮粥喝。将粽子用筷子弄成小块,和剩米饭一起,放入煮粥的锅中,加上五六倍的清水,水开后关小火慢煮。百合掰成小片用清水冲洗干净,15分钟后,和红豆沙馅儿一同放入煮粥的锅中,用勺子搅拌均匀,10分钟后关火,焖上几分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