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帮助

张敬伟:48位名人传记为何无人能写?

  《中国百位文化名人传记》创作会

  中国作家协会今年启动了浩大的《中国百位文化名人传记》丛书工程。然而,截至目前该丛书还有 48位名人传记无人接手,包括墨子、韩非、王勃、孟浩然、柳公权、温庭筠、姜夔、马致远、吴承恩、王夫之、柳亚子、郭沫若、茅盾、老舍等。中国作协副主 席、丛书编委会主任何建明13日表示,这是因为目前报名者尚不符合丛书要求。

  这48位传主,是大学中文系必讲的名人,他们的作品也常常出现在中小学语文课本上。大学课堂,讲述这些名人,必然要讲他们的经历和经典;中小学语文教材,往往第一个注释就是介绍作者的生平。因此,这些名人的传记,应该属于最简单的文学常识。

  也许正如组织者所言,这项工程前期宣传不够而不为人所知。可这种说法也不尽然,这项工程里一 半以上的文化名人不是已经被人认领了么?其实,真正的原因还在于组织者的苛刻。正如中国作协副主席、丛书编委会主任何建明所言,研究这些名人的学者很 多,也有人报名,但组织者因为他们不是文学家,因而要考量考量,这一考量考量就会吓走那些爱面子的学者专家们。

  简言之,48为名人传记无人认领的原因是设置了所谓文学的门槛儿。其更多要求作传者是文 学家,要把传主写成文学典型人物(何建明所谓文学创作),这自然让很多专家不敢认领。哪怕这些名人传记丛书的稿酬诱惑极大---发行量达20万以 上,稿酬超过100万元。

  中国人其实有修史作传的传统。从《史记》到《资政通鉴》,纪传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当然,这些 都属于记述史实为主的史传,和文学意义上的纪传不同。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史传也好,文学上的传记也罢,纪实性是传记的基本要求。因而,司马迁、班固、司马 光这些人,其实都非严格意义上的文学家,他们的职业属于官僚,至多属于史官。可是,他们以官僚职业或者史家专业的身份,写出的史传却兼顾了信史与文学的双 重属性。

  以司马迁的《史记》为例,他在大家熟知的《史记陈涉世家》中,描写陈胜对同伴言:苟富 贵,无相忘,并傲然而曰: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这是典型的文学家言的细节描写。在《史记项羽本纪》和《史记高祖本纪》中,也有类似的文学笔法。 正因为如此,鲁迅先生评价太史公的《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意即信史和文学达到了完美的结合。

  因此,不要小觑专业人士的文学才能。一部传记,尤其是历史文化名人的传记,固然需要文质结合,但质(历史真实)更为重要,文(文学文采)不过是为质服务的。所以,对于48位文化名人传记过度强调文学色彩,对于专业学者的求全责备,才是这些文学名人难以成传的主因。

  事实上,若对研究这些历史人物的专业学者宽容一些,他们起码能够保证传主人生经历的真实性, 也能深刻传递出这些文化名人的文化味来。而且,专业人士的文字也并非毫无华彩,街面上畅销的一些明星学者的书籍,修辞炼句也是相当隽永的。若恪重于文 学家作传,他们对传主缺乏严禁的研究,因而对传主的人生纪实和文化真实难以描摹。在此情势下,他们也许只能发挥艺术想象甚至过度演绎,那就不成传记而是小 说了。果如斯,庞大的网络小说者就可在百万稿酬的重赏之下,把这些名人们演绎成玄幻的传奇。

本文由'海宾超级甜'发布,不代表演示站立场,转载/删除联系作者,如需删除请-> 关于侵权处理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