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帮助

信海光:电子阅读能否拯救国人阅读危机

  随着圣诞节的临近,很多商家又准备推出一系列全年最优惠折扣来在这黄金购物季狠捞一把了。美国全国零售商联合会最近发布的数据显示,美国81.1%的消费者今年购物季将购买礼品卡,总支出预计达287.9亿美元。

  这个黄金时段被称为假日季,从历年经验看,假日季零售额往往能占到全年总额的四分之一。因此全国零售学会做了一系列的抽样调查进行统计,这许多数据中,有一项比较有意思,是分析美国消费者购买的礼品卡类别:网店礼品卡占11.2%,咖啡馆占18.1%,百货店占39.1%,书店占20.8%,便利店和加油站占12,.6%,折扣店占14.2%。

  美国人用于购书的费用居然占到总支出的20.8%,尽管只是关于礼品卡的调查,但已足令一般中国人震惊。中国人用于购书的费用能占到总支出的多少呢?我没有在互联网上检索到最新数据,但往年的一些统计数字可做参照,比如,以人均阅读量论,中国人年均读书0.7本,韩国的人均7本,日本的40本,俄罗斯的55本相比,犹太人是64本;以人均图书消费量论,中国人均购书5.6册,20年几无增长。2011年仅有34.9%的国民表示购买过纸质图书。

  这些统计是否精确或许尚待商榷,但从整体上看,“中国人不爱读书”这个论断应该是没有错的。

  国 民读书对一国之重要性似乎已经没必要再争议,但中国人为什么不爱读书呢,却很值得探讨。我的看法是主要有三个原因:其一是近几十年来,全社会普遍不重视读 书的重要性,几代国民多数没有从小就养成阅读习惯;其二是,中国的图书太贵;其三中国人面对的应试教育太严厉,青少年时期没时间读书,成人后生活压力又太 大,没心情读书,当然也无法养成买书、读书的好习惯。

  像 “读书无用论”,这种本来该属于上个时代的论调,在今天的中国其实处处潜伏,深入人心。比如互联网精英马云最近就在演讲中告诉听众“别读太多书”、“读书 太多的人不会成功”。或许他的话另有深意,如劝人知行合一之类,但总归是传递出了一种读书无用的信号,而在中国这个年人均读书不到一本的社会里,这类信号 又是如此之多,给了大批青年不读书的理由,或者心理暗示。

  像“书呆子”这类词汇,在一个热爱阅读的社会里,绝不会像中国应用得这么广泛,而在这种环境下,又怎么能奢望国民把支出的20%拿出来买书呢?

  然而,中国人不爱读书的情况也并没有坏到令人绝望的地步,因为幸亏有了互联网和手机,它在暗中提升着中国人的阅读率,而这种提升却完全还没有被反映到任何相关的统计数字中。

  通过双眼可以观察到,以前在中国乘车或者坐地铁,读书看报的人屈指可数,但现在却会发现几乎人人都在盯着手机或在看IPAD之类的平板电脑,人们手中没有书,但确实都在阅读。

  数字阅读的勃兴对中国来说是个意外的惊喜,它占有了碎片时间,解决了国民无时间读书的难题,它极便宜甚至免费,解决了读不起书的问题,在未来,将极大的改变国民的阅读现状。其实,如果现在就把人们电子阅读的书籍统计在内的话,数据很可能就已经大大改观。

  而且已有调查显示,数字阅读扩速最大的群体主要集中在学历较低者、年龄较轻者、以及农村居民中,在以前,这个群体恰恰正是拉低国民读书量的一个最大短板。

  当然,数字阅读也会带来一些使人困扰的问题,比如对传统出版业的冲击--这是大势所趋,没有办法;比如坏书、庸书的泛滥--这其实也没必要过于担心。冰心先生曾写过一篇《忆读书》,后被选入中学课本,文章最后她写道:有某年的六一国际儿童节,有个儿童刊物要我给儿童写几句指导读书的话,我只写了九个字,就是: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先认识读书好,然后多读书,最后才是读好书,其中顺序,并非没有深意。

本文由'赫连白梦'发布,不代表演示站立场,转载/删除联系作者,如需删除请-> 关于侵权处理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