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帮助

时言平:论武大正门牌坊的倒掉

  10月9日下午,作为武汉大学地标的正门牌坊被拆除。据说,拆除的原因是为了配合武昌八一路地下通道建设和武大南北两个校区的连通。

  武大牌坊的倒掉,不少武大学子和市民对地标的拆除扼腕叹息,而在网络上,更多的民众则对这拆牌坊的行为有所争议。有人认为,不破则不立,更何况这并非文物建筑;而有人则认为,重建的牌坊尽管只有20年,但承载的却是众多人的记忆,拆除甚是可惜;甚至,有人指责武大对文化和记忆缺少敬畏。

  校方面对争议显得很淡定,申明这并非文物,以表明拆除行为的合法性。这样的表态,或多或少折射了当前高校傲慢的处事风格。他们并没有考虑到,这座牌坊承载着无数武大学子以及武汉市民的记忆,也沉淀着武汉大学百余年的文化精神。对于他们而言,这只是座冰冷的建筑,如今则是妨碍学校建设的障碍物而已。

  诚然,怀旧不是守旧。武汉大学正门牌坊的倒掉,也许是现实的需要,却不能说拆除就拆除,最起码应该给寄寓在牌坊上的情感和记忆一个缓存的空间。但武汉大学显然缺乏这种敬畏之心,这或许也是高校愈发难以亲近的原因之一。

  对于高校而言,最能够深入学子和公众记忆的是伟大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可当前的中国高校,大学精神正在功利化的迷途中日渐衰弱,国民所敬畏的大学精神,或许也就只能残存在镌刻着国立武汉大学的牌坊里。民众为武汉大学正门牌坊的倒掉而叹息,恐怕正是为了这种残存记忆的湮灭而遗憾伤心。牌坊可以重建,但是大学精神和学术遗风呢,势必随着牌坊的拆拆渐渐而逐渐淡化。被拆除的额牌坊虽然是重建的,历史也不过二十年,但作为一种精神和文化承接和延续的标记,恐怕经不起太过频繁的折腾。记忆总是这样,在时光的凝结中才能日益厚重,在面貌的变换中日渐轻浮。

  某种意义上,武汉大学的牌坊,是学子和民众内心的精神图腾。大学精神的迷失,大学再大、大楼再高,在人的心中也是空洞的、虚无的。而相对于这种空洞和虚无,牌坊上所凝结的历史和精神,却能让人感觉到大学精神和学术品格的真实存在。叹息牌坊的倒掉,实际更是寄托民众对大学精神迷失的哀叹;捡拾起碎片,实际也是纪念那逝去的精神和品格。牌坊是冰冷的,但它所凝结的历史和精神、记忆和希冀却是鲜活的,有温度的。如果民众期望中的大学精神充斥着武大校园,这座冰冷牌坊的倒掉,也许不会引发如此沉重的叹息。

  破旧是为了立新,怀旧是因为内心依旧充满着希冀。武汉大学正门牌坊倒掉了也许可以重建,但是寄托在倒掉牌坊上的记忆和期望呢,会

本文由'泣沛柔'发布,不代表演示站立场,转载/删除联系作者,如需删除请-> 关于侵权处理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