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帮助

大学好坏与校史无关何须作假

  武汉大学120年校庆?

  近来,百年学府武汉大学再次身陷舆论漩涡。日前,武汉大学举行119周年校庆活动并宣布 120周年校庆年正式启动,却招致包括老校长刘道玉在内的众多武大校友的质疑,他们认为,武汉大学的前身只能追溯到1913年创建的国立武昌高等师范 学校,与自强学堂并无传承关系。

  武汉大学究竟起源于1913年的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还是师承于1893年的自强学堂,这自然有待高校历史研究者的学术钩沉和教育主管部门的权威公断。只是高校校史,向来是一笔糊涂账,这种现象值得玩味,也值得思考。

  这些年来,给自己找一个出道早的东家,似乎成为一些高校竞相追逐的时尚。只要有蛛丝马迹 可以凭依,哪怕只是名字上相似,牵强附会的有,偷梁换柱的有,移花接木的也有,向前延伸的校史风,在一些高校吹得不亦乐乎。比如所谓千年学府岳麓书院,全 然无视岳麓书院在明清两朝的中断,更对传统书院与现代大学的不同熟视无睹;比如青岛大学与国立青岛大学,除了名字共用了青岛之外,真是找不到任何师承 关系的证据。

  深厚的历史底蕴,确实是高校最具魅力的地方。那些时代久远的教学楼,从历史中走来的图书馆, 青砖堆砌的运动场,漫步其间让人产生一种历史传承的厚重感,这是多少莘莘学子梦寐以求的负笈求学之所。然而,历史底蕴有没有,这是历史所决定的,又岂是回 溯校史就能够创造出来的?

  明明没有那么长时间的校史,硬要傍上一个阔东家,是不是有点不自信呢?这其实折射出急功 近利的办学心态。历史底蕴能够创造出知名度,于是修改校史蔚然成风;办二级学院能够带来经济收益,于是二级学院遍地开花。总之是什么有利做什么,至于教育 本身的人文关怀、百年树人,斯则居于其次矣。

  话说回来,校史真有那么重要吗?校史的长短,真的与学校的好坏成正比吗?恐怕答案是否定的。 校史短,可以凭借踏实办学把学校办好;校史长,也可能因为急功近利把祖荫挥霍殆尽。学校好坏,并非取决于陈列于博物馆的校史手册,它就掌握在当下办学 者手中,你怎么样,高校就怎么样。

  对创造知识、传承文明的高校而言,校史的确很重要,但还不是学校好坏的决定因素。今天的成绩就是明天的历史,与其煞费苦心向老祖宗索要历史传承,不如静下心来把学校办好,为后人创造新的历史传承,这样不是更好吗?

本文由'宏子尧'发布,不代表演示站立场,转载/删除联系作者,如需删除请-> 关于侵权处理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