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帮助

文昌节庆

  军坡节

  农历二月初九至十九

  每年农历二月初九至十九,琼山区新坡镇和全省不少地方,举行一次为期4天的“军坡节”。这是纪念冼夫人而举行的民间奉祀活动,也是在海南相传1300多年的乡情民俗。

  每逢军坡节,人们都要仿制当年冼夫人的百通小令旗,祈求一“令”传下,百事百顺。家家户户还要吃芋头、番薯、葱等,以求得做事稳妥,多子多福,长命百岁。各村还要组织秧歌队、舞狮队,摹仿冼夫人当年的出征仪式,两军对垒,起舞欢歌。

  海南文昌的元宵节

  俗话说,“三十的火,十五的灯”。海南各地也传承了中原元宵闹灯的习俗,但由于民间在传承中又有变革,所以灯影妙曼处又各有各的乐趣。

  “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是春”。文昌人把元宵送灯看作是春节的继续。每当元宵夜幕降临,各个乡村便热闹起来,村民们掌着一盏盏花灯,由“灯主”引着巡游全村,形成一条壮观的长龙。送灯队伍沿途敲锣打鼓、燃放鞭炮,还要敲打一种由盅、盘、碗、筷等组成的独特乐具,叫“打盅盘”。

  透过霭霭夜幕远远望去,盏盏灯花银光闪闪,宛如点点繁星,在村中浮现。兴高采烈的村民们掌灯游完村子,便直奔离村不远的公庙,将所有的花灯分别挂在庙宇内外。有趣的是,花灯刚一挂好,财丁兴旺的人家送来的喜灯便成了缺钱缺丁人家争夺的吉祥物。文昌也有一些地方,巡完村后的花灯要收集在一起燃烧,焰火冲天,通红的火光与银白的月光交相辉映……

  文昌的“竹篾花灯”在全省是出了名的。它的奇特在于图案,全部以红、黄、绿、白彩纸手工剪裁而成。“竹篾花灯”除了从灯身上可以看到72个大小红“喜”字和36个“寿”字外,还印有“招财进宝”、“连生贵子”等吉利之词以及人物风景画。送灯时,花灯的下部吊着一只长圆形灯笼,在笼底点上一支小蜡烛,透过灯光照射,花灯上的山水、花卉、人物栩栩如生,盏盏花灯色彩艳丽,灯影妙曼。

  近年来,年轻人时兴放天灯。叫天灯,是因为它可飞上天,带着人们的祈福心愿,也叫“心愿灯”、“灯桶”。在万宁一带则叫“文灯”,也叫“孔明灯”。放飞“文灯”之前,人们都要在灯的外框写上心底的愿望与祝福,让这些心愿同文灯一同冉冉升空,以祈求家庭事业安康平顺。

  文昌一些村庄,过年盛行“琼剧盛宴”。每逢喜事,当地农民都要“绑戏”来庆贺;每逢华侨回乡,也要“绑戏”来答谢乡亲;若春节时候不“绑戏”,元宵节时就要补回来。琼剧成为当地农民情感的寄托,他们大多对剧目的内容并不在乎,在乎的只是琼剧的这种表现形式。

  除了琼剧外,元宵节都有演木偶戏的习惯。木偶戏,又叫“公仔戏”,已有四百年历史,以琼剧唱腔与表演为基调,在人物上与琼剧一样也有生、旦、杂、丑等角色之分。正月十五这天,村里喜欢聘请来戏班演出让乡亲父老们观看,规模大的是琼剧团、规模小的是“公仔戏”。

  在文昌和琼海交界的一些地区,每到正月十五元宵黄昏时分,乡镇里的青年男女便结伴而行,到村外别人家的田园里“偷青”,悄悄采摘少许的萝卜、葱、青菜等一些新鲜的蔬菜,即使被菜园主人遇到了,绝不会挨骂,年青人们照“偷”不误,有些菜地主人还会帮忙摘菜分给年青人。会唱歌的主人甚至会送上几句祝福的歌谣:“小姐姐,摘颗葱,保你聪明又伶俐;小哥哥,拔把芹,祝你勤劳又快活;小弟弟,来拿菜,愿你明朝发大财。”摘采的青年带回家做菜,意味着新的一年中好运常有,万事顺意。这其中凝结着人与人之间浓浓的情意。

本文由'闻玉宸'发布,不代表演示站立场,转载/删除联系作者,如需删除请-> 关于侵权处理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