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夔 史载最早的音乐家

    夔 史载最早的音乐家

    命令,时代,边缘,音乐,在我国的音乐史上,有不计其数优秀的音乐家。其中夔(kuí)称得上是我国历史上是有书可寻的最早的音乐家之一。夔的活动时期在公元前2179年左右,相当于我国传说中黄帝和尧舜禹时代的后期。夔生活在荒僻边缘的地方,具有非凡的音乐才能,后受到舜的赏识提拔为乐官,主理乐舞之事。《尚书》记载舜帝让夔掌管乐舞,教导年轻人。夔就敲起石磬,让大家扮成百兽边歌边舞。夔不但是氏族乐舞的组织者和指挥者,而且有高超的音乐演奏才能,编导了当 ...

  • 元宵节的由来与传说故事

    元宵节的由来与传说故事

    命令,中原,烧死,三官,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就有了,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该节经历了由宫廷到民间,由中原到全国的发展过程。在汉文帝时,已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就已将元宵 ...

  • 春节习俗-桃符

    春节习俗-桃符

    吉利,能力,大树下,命令,据《山海经》记载,在很多年以前,在东海上有座古老的度朔山,山上有百鬼出没。神荼、郁垒两兄弟神通广大,善于降鬼。他们严格限制鬼的活动,每年岁尾站在一株大树下检阅百鬼,见有害人的凶鬼,就用一种特殊的、无法挣脱的“苇绳”将它捆起来,让专吃恶鬼的神虎充饥,为民除害。但是神荼和郁垒的能力是有限的,不能尽除天下恶鬼。也不能保证每家每户的平安。于是黄帝向全国宣布了一道命令,春节前夕,家家户户都要用桃梗刻制神荼、郁垒像,除夕那 ...

  • “踢乌兰”的传说

    “踢乌兰”的传说

    凯旋,猛虎,红色,命令,蒙古族人每年都要举行踢牛髌骨的一项体育活动,由于人们把整个牛髌骨染成红色,所以把这项体育活动叫踢“乌兰”(蒙古语意为红色)。它的由来,流传着一个古老的历史故事。传说,成吉思汗两次出征都无法战胜塔阳罕部,回营后召见文武众臣,说道:“乃蛮部乃大部落,我蒙古攻占他,不是黑虎拦路,就是白鹿挡道,看来不可轻举妄动,要另寻时机才是。”事后聚餐,忽然空中飘来一道黄绍,落在蒙古包前,拾起一看,上面写着“踢出骸骨,见耳则进”八个朱 ...

  • 与时俱进的年画文化

    与时俱进的年画文化

    命令,风景,守卫,种类,过新年,人们除了贴春联、剪窗花外,还喜爱在客厅里、卧室中挂贴年画。一张张新年画给家家户户平添了欢乐的节日气氛。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它反映了人民大众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的希望。历史上,民间对年画有着多种称呼:宋朝叫“纸画”,明朝叫“画贴”,清朝叫“画片”,直到清朝道光年间,文人李光庭在文章中写道:“扫舍之后,便贴年画,稚子之戏耳。”年画才由此定名。年画,也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据说,门神 ...

  • 倒贴福字的传说

    倒贴福字的传说

    命令,吉利,迎春,龙凤呈祥,每逢新春佳节,家家户户都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据《梦梁录》记载:"岁旦在迩,席铺百货,画门神桃符,迎春牌儿……";"士庶家不论大小,俱洒扫门闾,去尘秽,净庭户,换门神,挂钟旭,钉桃符,贴春牌,祭把祖宗"。文中的"贴春牌"即是写在红纸上的"福"字。"福"字现在的解释是"幸福",而在过去则指"福气"、"福运"。春节贴"福"字,无论是现在还是过去 ...

  • 南京大屠杀纪念日

    南京大屠杀纪念日

    城内,中国,命令,遗址,南京大屠杀纪念日在每年公历的12月13日,是一个特别的,沉重而不能忘却的日子,是全球华人的耻辱纪念日。南京大屠杀纪念日为了纪念这场震惊世界的惨案,1985年,南京人民在当年日军集体屠杀中国人的现场遗址之一的江东门建立了一座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并在展厅陈列了大量的资料、文献、图表、照片和实物,揭示了侵华日军占领南京后杀、烧、淫、掠的种种暴行。此外,还在其他屠杀现场如燕子矶、草鞋峡、中山码头、汉中门等遗 ...

  • 雁荡山的来历

    雁荡山的来历

    溪一,命令,东南,顶峰,曾经炼五色石补天的女娲氏,一天巡视四方,来到西北高原上的大泽旁边,只见周围芦苇丛生,泽内荷花盛开,美丽极了。女娲氏绕过沙滩,伸手采摘了两朵金色莲花和一朵五色荷花,插在髻旁。她正要走时,忽然一阵大风吹来,把她髻上的三朵花儿一齐吹向天空,直向东南海边飘去。花儿飘呀,飘呀,飘到了大海边上的两越上空才落下来。两朵金色莲花就变为金华山和天台山华顶峰;那朵五色荷花则变为一座“芙蓉山”了。因为“芙蓉”也就是荷花,所以才有这个雅 ...

  • 《老子》

    《老子》

    解释,命令,中国,道德经,老子在函谷关前著有五千言的《老子》一书,又名《道德经》或《道德真经》。《道德经》、《易经》和《论语》被认为是对中国人影响最深远的三部思想巨著。《道德经》老子道德经分为上下两册,上下共五千字左右。《道德经》是后来的称谓,最初老子书称为《老子》而无《道德经》之名。其成书年代过去多有争论,至今仍无法确定,不过根据1993年出土的郭店楚简“老子”年代推算,成书年代至少在战国中前期。《老子》以&l ...

  • 道家与法家

    道家与法家

    庄子,控制,命令,大道,无为而无不为。无为是道家的观念,也是法家的观念。韩非和法家认为,君主必需具备一种大德,就是顺随无为的过程。他自己应当无为,让别人替他无不为。韩非说:君主应如日月所照,四时所行,云布风动;不以智累心,不以私累己;寄治乱于法术,托是非于赏罚,属轻重于权衡。(《韩非子大体》)换言之,君主具有种种工具和机器,用来进行统治,有了这些,就无为而无不为了。道家与法家代表中国思想的两个极端。道家认为,人本来完全是天真的;法家 ...

  • 《管子》中的“四端”和“七法”(二)

    《管子》中的“四端”和“七法”(二)

    车轮,规范,治理,命令,“七法”,即则、象、法、化、新局面塞、心术、计数,是“四端”的具体体现。《管子·七法》分别对“七法”下了定义。则,是指万物均有而不变的东西,即规律。“根天地之气,寒暑之和,水土之性,人民鸟兽草木之后物,虽不甚多,皆均有焉,而未尝变也,谓之则。”可引申为治国治军必须认识与遵守的法则和规律。《管子&middo ...

  • 庄子说:学问不是装出来的

    庄子说:学问不是装出来的

    庄子,身份,单位,命令,有一次,庄子去见鲁哀公。鲁哀公向庄子夸耀自己的国家有很多儒士,真是人才济济。庄子却说,鲁国没有几个儒士。鲁哀公不服:鲁国举国上下都是穿儒士服的人,怎么能说没有几个儒士呢?这个庄子也太狂了!这好比是在讽刺现在的文化单位。如果有人说,这里基本上没有文化人,自然也会引起单位领导的反对。他认为单位里的人大都是本科以上学历,怎么能不是文化人呢?应该说,学历不等于学问,头衔不等于头脑,博士也不一定博学,这是最简单的道理。可是 ...

  • 凉山:彝海结盟

    凉山:彝海结盟

    命令,道北,彝族,冕宁,1935年5月10日晚,红军先头部队长征到达冕宁。红军在冕宁县得到地下党的有力配合,5月22日,在文庙(今冕宁中学校)召开了有一千多彝汉群众参加的大会,宣布成立凉山州第一个红色政权——冕宁县革命委员会。红军总司令朱德出席大会并讲了话。5月20日,在冕宁县成立革命委员会的前两天,刘伯承率领先遣队红一师到达了俄瓦垭口。这时已是黑夜,黑沉沉的大地沉浸在寂静和幽暗里。刘伯承命令部队天明后再行动,他他知道再往前走,就进入 ...

  • 日本人:不骑马者不杀

    日本人:不骑马者不杀

    指挥官,危险,命令,城山,在抗日战争时期,由于敌强我弱,所以略施计谋是制胜的一大法宝,邓小平同志就是这样一个非常懂得日本人作战方针与计策的人,日本人认为中国官员都是坐在马上的,所以对不骑马的人不开枪。邓小平命令官兵全部走路,化装成普通农民躲过了这一劫难。1942年5月中旬,邓小平奉中央指示,和太岳军区政治部主任王新亭将军来晋豫区指导工作。在与区党委书记聂真研究后,于5月19日在暖村召开全区营、县长以上干部会议,部署、议论开辟晋豫边区大政 ...

  • 张学良:不抵抗令是我下的

    张学良:不抵抗令是我下的

    方法,命令,意图,东北,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1.9万人发动九一八事变,东北军19万,不战而退。关东军3天占领沈阳,一周控制辽宁,3个月控制东北三省。后来人们都说是蒋介石的一纸“不抵抗”命令,把整个东北给丢掉了,如果蒋不下命令,东北军还能顶得住。其实,事实并非完全如此。1991年5月,在纽约,张学良回忆那段历史。他说:“是我们东北军自己选择不抵抗的,我当时判断,日本人不会占领全中国,我没有认 ...

  • 刘昌海:小学生有时也要“不听老师话”

    刘昌海:小学生有时也要“不听老师话”

    证实,情况,命令,作业,近日,陕西安康小学生因未按时完成作业遭老师掌掴。之后,老师还让全班50名同学依次打小明耳光。有学生证实:有的同学打耳光下手轻了,老师还让重新打。当地校领导表示,涉事教师已作检讨,并被停课。对于具体的处罚情况,最后以教育局的决定为准。打人的老师应该受到谴责,被打的学生应该得到同情。但同时,我们不应该忽视的是,那50名在老师的要求之下依次打同学耳光的小学生,他们为什么这么听话?老师的命令当然是错的,打同学当然也是错的 ...

  • 倒贴“福”字

    倒贴“福”字

    命令,迎春,解释,吉利,每逢新春佳节,家家户户都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据《梦梁录》记载:“岁旦在迩,席铺百货,画门神桃符,迎春牌儿……”;“士庶家不论大小,俱洒扫门闾,去尘秽,净庭户,换门神,挂钟旭,钉桃符,贴春牌,祭把祖宗”。文中的&ldquo ...

  • 春节贴春联,你知道它的由来吗?

    春节贴春联,你知道它的由来吗?

    命令,风尚,大板,嘉节,过年家家户户贴对联,但是你知道对联的习什么时候开始的吗?宋代诗人王安石在《元日》中写道: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暧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新桃”和“旧符”是什么意思?用现代话说就是春联。春联是对联的一种。春联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从五代十国时开始,明清两代尤为兴盛,发展到今天已经有一千多年了。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每逢过年, ...

  • 麻城婚俗:拜帐

    麻城婚俗:拜帐

    发现,村里,命令,麻城,麻城的婚俗:婚后三天偕妻“回门”,返家时见洞房门帘已被人挂至树顶,呼啦啦迎风招展。妻婚后头次回娘家,兴奋之情犹未尽,此时一见树顶门帘,与我一样立刻面酣耳热,不知怎么应付这“拜账”关。“拜账”是鄂东农村世代流传的婚俗。新郎新娘“回门”后要对挂至树顶的门帘予以参拜,便无须五体投地三叩首,甚至也不作揖鞠躬,究竟怎么个&ldq ...

  • 海南黎族的三月三

    海南黎族的三月三

    黎族,顶峰,青年,命令,三月三是黎族人民的传统节日,人们称它为谈爱日,关于它的来历,传说很久以前,七指岭地区遇到罕见的大旱,人们度日如年。一天清早,一个名叫亚银的年青人告诉大家,说他梦见一只百灵鸟,要想摆脱这场灾难,必须爬上五指山的顶峰,吹起鼻箫诱捕它,亚银自告奋勇地登上五指山山顶峰,他在山顶上吹起他心爱的鼻箫。一直吹了三天三夜,一只百灵鸟才从幽谷中飞来,亚银赶忙追捕,他追过一座山岗,最后亚银定神一看,百灵鸟变成了一位非常漂亮的黎族姑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