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帮助

日本人:不骑马者不杀

  在抗日战争时期,由于敌强我弱,所以略施计谋是制胜的一大法宝,邓小平同志就是这样一个非常懂得日本人作战方针与计策的人,日本人认为中国官员都是坐在马上的,所以对不骑马的人不开枪。邓小平命令官兵全部走路,化装成普通农民躲过了这一劫难。

  1942年5月中旬,邓小平奉中央指示,和太岳军区政治部主任王新亭将军来晋豫区指导工作。在与区党委书记聂真研究后,于5月19日在暖村召开全区营、县长以上干部会议,部署、议论开辟晋豫边区大政方针。

  此时,侵华日军发动的二次进晋总进攻已经开始。聂真接到情报后,向邓小平汇报说:扫荡的日军离暖村只有3里路程了,怎么办?邓小平说:先转移,然后一定要把会开完。经过几次转移后,部队刚在油坊圪梁停下,侦察员就来报告说:一股日军占领了前面的西川,堵住了去路!邓小平看了地图后对大家说:前有堵截,后有紧追,我分析,敌人这次扫荡的目的是针对八路军的首脑机关的,就是我们这一股人。我的意见是让他们一个首脑也见不到。接着他如此这般地谈了行动方案。

  大家认为此计甚妙,请他下命令。邓小平站到一块大石头上说:女同志全部换成便衣,立即随老百姓入山隐蔽,所有干部的马匹先交地方民兵牵入山内代管几天,干部一律轻装,弃马步行,插入战士中一块行军。改由进舜王坪为出东峡,过东哄哄河,再返阳城境内的析城山。

  东峡是东川村前的一条峡谷,号称一线天,除了当地的猎人外,很少有人来往。邓小平命令大家穿上布袜,系好鞋带,打紧裹腿,中速行军,人距1米,没有命令,谁也不许开枪,说完就和其他首长随队进入东峡。

  部队刚入东峡,西川的敌人就弃远求近,从猪王岭迎头围过来,占了东峡的西岸崖。他们居高临下,荷枪实弹,作了大战一场的准备,日军的飞机也在上空盘旋,如果投掷几个手榴弹并用机枪扫射,后果将不堪设想。但日军指挥官掌握了八路军的特点:行军中当官的首脑都骑马。所以他命令士兵不见骑马的不准开枪。日军士兵一个个端着枪,虎视眈眈地看着峡谷中行走的八路军,等待着骑马的首脑到来。

  峡谷中,八路军战士像平日行军一样平静,但他们的心在砰砰跳,时刻准备战斗。就这样走着,区党委同志过去了,政治部的同志过去了,警卫团过去了,邓小平等领导也过去了,很快,全部人员走出了十里峡谷。

  敌人的指挥官看到八路军陆陆续续走出东峡,还不见一个骑马的,再往后看,一个人也没有了,才如梦初醒,叽哩哇啦地吼道:快,快开枪!在枪炮声中,我晋豫区首脑机关顺利通过了东峡口的东哄哄河,向析城山进发。

  斗智斗勇,其乐融融,这在后人看来是非常给力的素材,但是在当时人处在那种危险境况下,是需要付出多么大的勇气才能走过的,但就是因为他们的勇敢无畏精神,才让我们现在感觉到了生活的幸福。

本文由'革羡'发布,不代表演示站立场,转载/删除联系作者,如需删除请-> 关于侵权处理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