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八 禅意十足的乐器
尺八:竹制乐器,外切口,五孔(前四后一),属边棱振动气鸣吹管乐器,以管长一尺八寸而得名,其音色苍凉辽阔,又能表现空灵、恬静的意境。
“箫是文人在书斋里的呻吟,尺八是寒夜里吹过竹林的一阵风”,喜爱尺八这一乐器的人们这样评论道。
如今还有多少人知道尺八这种乐器?“尺八”名的由来,缘于其长一尺八寸。多为竹制,顶端开口,吹口处斜面切削,竖吹。最早可追溯到9000年前新石器时代的骨笛,东汉时期,尺八的前身羌笛已流传于民间,隋代成为宫廷主乐,至唐大盛,用于宫廷乐舞,宋朝末年在我国消失。在东汉陶俑和唐三彩骆驼载乐俑中,我们便能看到尺八的踪影,但更长时间内,我们只能在沈括的《梦溪笔谈》中找到对尺八的描述。
尺八是一种类似于箫的竹制管乐器,发源于东汉时期的中国,隋唐时成为主要的宫廷乐器,宋朝时由遣唐使传入日本。之后,由于宋朝的社会动荡和元朝少数民族统治中原造成的文化断层,使得尺八在中国渐渐失传,在日本却广为流传,而且形成了“琴古流”、“都山流”、“明暗对山流”等几大流派。
刚从中国传入日本时,尺八是一种法器。每到寺院有重大法事时,就要在佛前献演尺八,在僧人们看来,献演尺八和献花、烧香、供奉食物一样,都是供养佛祖的方式,是法事的一环。这种传统至今也还保持着。而各种流派的尺八演奏中,“明暗对山流”所倡导的“万发自然、不事雕琢”,最能体现禅宗的精义。
如今在日本被尊为国乐的尺八,传承历史究竟是怎样的,如今仍有争论。现在普遍接受的史料,是镰仓时代的日僧心地觉心入宋参禅,来到杭州修行后传入日本的。据传这里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心地觉心与他的中国师弟张参参禅之余,偶然听见张参演奏一种乐器,问后才知道是尺八。尺八乃是张参祖上唐朝张伯传下来的。相传古时有一个开悟的人性格比较佯狂,化缘时常拿着铃铎演奏,往生后人们没发现他的尸骸,但却听见空中传出美妙的铎音,张伯非常仰慕这种神韵,随机用尺八拟写了诵经振铎的曲子《虚铃》。这首曲子一直传到了张参,心地和尚也就将这些带到了日本,到寺庙去修炼,并传诵至明治以前。由此,尺八成了一种禅意十足的乐器。
在今天的日本,专门收藏古代重要文物的奈良东大寺正仓院珍藏着8支唐代制的尺八,这些或竹或玉、或石或牙的尺八,被视为日本的国宝。这种有着千年历史的古老乐器,已成为日本的国乐,发展成为可独奏、重奏或参加乐队合奏的神奇乐器,它既能吹出古典雅乐,也能演奏现代音乐。
在山田洋次导演的《武士的一分》和《黄昏清兵卫》中,我们能听到由尺八吹出的萧瑟音调,在欧美的音乐会中,也能听到尺八与爵士乐的合奏—而这一切美妙,其实源于中国古人的智慧,就像不少中华文明一样,却在异乡流传发扬。“尺八在日本和欧美开枝散叶,出现了许多优秀的尺八演奏家、作曲家、制管师,爱好者也日益增多。而在中国,尺八演奏家只有十多人。”
相传唐代的杂学家吕才善于制作尺八。尺八虽为一尺八寸的简称,但实际上并非具有确定的长度。据《新唐书·吕才传》记载,尺八一套共计12支,而在日本的正仓院确实也保存着由中国传入的八支长短形制不一的古代尺八。这种早期的古代尺八,都是六孔,且有石雕、玉雕、象牙雕等不同的材质和华丽的装饰,与日本后来中世的五孔尺八有很大差别。十三世纪镰仓时代的禅僧觉心曾在南宋求学,据说他带回了南宋尺八并学习了相应的曲目。这种尺八及其音乐,日后发展成了普化尺八。所谓普化尺八,主要用于佛门音乐,演奏的也基本上都是禅僧。后来到了德川幕府时期,尺八就逐渐发展成了现在的形式。明治初期,普化宗被废止,而尺八则作为民间乐器广泛的与其他乐器一起合奏。如今,尺八不仅仅是基本的五孔,还有七孔和九孔的尺八。因为管乐器的音域相对狭窄,为了适应不同的调而产生了不同长短的尺八。尤其在一些现代作品中,多孔尺八能提供更多的音型组合,演奏手段更丰富。虽然对于专业的演奏者来说,就算五孔尺八也能吹出不少微分音程和丰富音色,但较多孔尺八来说,音量和丰富程度则差了很多,这是技巧不能弥补的。
除了禅宗尺八的渊源,尺八历史上还有各种其他音乐类型。如一节切尺八,现在基本只剩下乐谱而绝迹。还有三曲尺八和民谣尺八,顾名思义都是用于相应的音乐类型。不过本唱片只提供了古典尺八音乐,即由普化尺八发展而来的尺八音乐。古典尺八分为两个流派,琴古流和都山流。琴古流相对古老,由18世纪的黑泽琴古(1710—1771)创立;而都山流比较年轻,由20世纪初的中尾都山(1876~1956)创立。经典的尺八曲目被称为尺八本曲,著名的本曲有《虚空铃慕》、《鹿の遠音》、《鶴の巣籠》、《三谷管垣》、《湖上の月》等等。
本文由'上清宛筠'发布,不代表演示站立场,转载/删除联系作者,如需删除请-> 关于侵权处理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