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帮助

中华武术,只是娱乐的调味品?

  2014年初,王家卫执导的电影《一代宗师》在大江南北迅速走红,引发了影迷对于“中国功夫”的热议。在片中,叶问、宫二等一批武林高手不仅将咏春拳、八卦掌、八极拳等中国传统武术精髓发扬光大,更通过博大的胸襟与高尚的情操展示了中国武术的核心价值,他们因此无愧于“一代宗师”的称号。但是,当武术这门国粹在银幕上不断获得赞誉的同时,我们却在生活中绝难找到武术扎根于民间的气象——当“功夫”逐渐脱离了现实,转而成为娱乐圈中赖以炒作的附属品时,曾经代表了中华民族形象的武术,正面临着一场生存危机。

  曾几何时,武术作为一种国粹,在民间拥有广泛而坚实的群众基础。人们习武,一方面是为了强身健体、保家卫国,另一方面则怀有传承历史、延续前辈精神的意义。但是在最近的十余年时间中,经济的飞速发展令我们执着于物质的追求中,却对很多从古到今延续下来的精神财富选择了刻意的忽视——在膨胀的物欲面前,人们追求着更多的金钱、更大的房子、以及更多的物质享受,却再也无法对那些修身养性的传统技艺提起兴趣。而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之一,武术,自然也无法逃脱衰退的命运。

  一个非常矛盾的现实是:我们热捧着被娱乐圈神话和夸大的“功夫”,与此同时却对现实中的武术项目漠然视之。似乎民众需要的,只是那些在银幕上飞檐走壁的侠客,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国粹武术。究其原因,只是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物质化的“快餐时代”中,武术只是追求感官刺激的游戏,而不是陶冶身心的途径。从数百年传承下来的国粹演变为洋人口中供人观赏的“KONGFU”,我们每个人都难辞其咎。

  作为一种运动的方式,武术从来没有受到过来自体育圈中的真正重视:因为它与奥运会无缘,因此没有体育局会下大力气扶持这一项目;而来自民间力量组建的中国武术联盟,也不过是借用“武术”的外表来换取一场视觉上的打斗而已。尤为糟糕的是,由于缺乏对于武术精神的基本了解,在2011年年底,一位名叫上官鹏飞的散打选手在比赛中被击中后脑不治身亡。混乱的赛事组织、粗野的比赛方式、糟糕的后勤保障,折射出的是中国武术界生存的艰难,更是武术精神的缺失。于是,当博大精深的艺术被简化成为了拳脚相击的打斗时,这种代价未免过于沉重了。

  但是我们不能忘记,中国的武术从来不是为了所谓的刺激和胜利而存在。40多年前,李小龙凭借一身功夫勇闯好莱坞,凭借武术的魅力在大洋彼岸开启了一条令中国人走向世界的道路。而在这一过程中,李小龙令人尊敬的不仅仅是他惊人的拳脚功夫,更有着在功夫背后包涵的“武道”精神:拥有强大力量却不用来欺负别人,而只是以武会友,互通有无;武力并非炫耀,而是锻炼意志和身体的方式;最重要的,学习武术是为了“以武制武”,心中却要坚守仁义礼智信勇的情操。但是放眼目前的中国武术界,这些赖以生存的信条已经所剩无几。

  在一场业余性质的中外功夫对抗赛上,曾经有一位外国选手说出了这样一番言论:“中国功夫只存在历史书上,自李小龙离开人世,世界搏击舞台上已经没有中国功夫的容身之地,中国人只有在成龙的电影里去回味。”乍听起来这些话着实刺耳,但是当我们冷静下来后,却不得不承认他说的都是事实:中国功夫在现阶段被世界认知的途径依然只有李小龙、李连杰和成龙这“两李一成”在电影上的打斗;而真正的武术却从来与世界舞台无缘。当武术只能依托电影而推广,从而沦为了娱乐圈的调味品时。还有谁会记得国粹本身的人性魅力?

  没有了文化内涵的武术,只是一场用来取乐的游戏;而现在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正将这一幕变成现实。事实上,武术仅仅是目前正在迅速边缘化的诸多传统文化之一,还有大量强调静心、修德的人文思想正在快速地消退。我们从来没有像今天一样,对于竞争和攀比有着如此强烈的追求,并因此毅然抛弃了那些不符合现代价值观的传统。但有朝一日,当回首往事的时候,我们是否会后悔获得了什么,却又忘却了什么?

  就这样,《一代宗师》的热映点燃了娱乐圈中的功夫潮,却无法唤起公众对于武术的真正重视。而这一幕犹如一把匕首,刺中了中国社会最痛苦的一面:当传统不容于现代规则之时,那些前人传承下来的财富是否又得到了足够的保护与尊重?发扬千载的中国武术,难道真的只有充当娱乐圈的调味品才能生存?但愿,这只是个不美好的梦,而我们距离梦醒的日子,不会太远。

本文由'辉政'发布,不代表演示站立场,转载/删除联系作者,如需删除请-> 关于侵权处理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