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帮助

“抵制西方情人节”是文化自觉吗?

  在西方传统节日情人节来临前夕,针对当下越来越多的中国年轻人盲目跟风、热衷于过洋节的现状,一位作家提出抵制西方情人节我国青少年应有一种国家和民族的文化意识,应当充分重视中华民族自身的传统节日,而不应该过度追捧情人节等一些从西方社会舶来的洋节。

  如何对待西方文化与我们传统、我们固有文化的关系,是我们长期以来探讨和讨论的问题。作家这次提出抵制西方情人节,仍然能够引起我们的重视和思考。的确,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现实,每至情人节前后,一些媒体上有关情人节的话题可说占据了相当的位置,商家更是不遗余力地推行情人节营销策略,年轻人也乐此不疲,趋之若鹜。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热捧情人节现象?这位作家分析说,年轻人追逐西方的这个情人节是文化的不自信和集体无意识的表现,从某种程度上证明了中外文化传播的不对等。因此,作家提出要抵制西方情人节。

  抵制西方情人节,这个看法可以看出论者对如今我们的传统文化、传统风俗日趋淡化和消失的忧虑,发出的是为重振我们的传统精神、重视历史价值、维护文化自尊的真诚呼吁,表达的是对传统、对历史的一种责任和担当。但如果仔细回味这种观点,我们仍然感到它在态度上、方法上,有一些简单化、单向化甚至主观化的情绪,缺少一些理性精神。

  如今,我们的文化世界,多样化是它的一个鲜明、主要的特征,多种文化模式、多种文化观念、多种文化价值,是在互相冲突、互相包容中寻求平衡发展的,对每一个人来说,人们具有了更多的对不同文化模式接触和交流的机会,所以,简单、单向地选择或者拒绝哪一种文化,我们恐怕很难适应这个存在复杂文化异同的世界。在这样的一个文化大背景下,提出抵制情人节这种西方文化,让人感到的是一种单向的、简单化的、一厢情愿式的文化态度和选择判断。

  不能否认,如今大量的城市青年人已经把情人节作为一种生活观念和情感追求接受下来。这的确反映了在热烈追求时尚化、新潮化的现代化趋势下,都市社会所保留的传统风习日渐淡薄,年轻一代心理上、精神上与传统疏离的现状。作家说,情人节广泛进入年轻人的文化生活、爱情生活,也从某种程度上证明了中外文化传播的不对等。这让人想到易中天在谈为何我国文化走不出去时所说:为什么我们没能像汉代、唐代、宋代那样,成为世界公认的文化大国?没人强迫你看好莱坞、吃麦当劳、穿牛仔裤,也没人拦着你卖炸酱面、狗不理。所以这事恐怕赖不到别人头上,得从自身找原因。

  为什么情人节这种西方文化输入后,很快渗透和融入我们的生活之中,而像元宵节、七夕节以及其它的一些传统节日西方社会却了解很少?恐怕更多的原因,还在于文化的特质和魅力,在于一种文化的精神内容,是否能够满足人们的情感需求,是否契合当代人的生活方式。

  所以,对于诸如元宵节、七夕节这些传统文化来说,它们确实是已经出现了日趋淡薄,甚至边缘化的危机。改变这种现状,完全依靠抵制外来的文化,应该不是我们需要的心态。我们需要的是我们的文化要有更新精神,需要的是我们要具有文化创造的心灵。这种文化的更新和创造,才能真正复活过去和传统,赋予过去和传统以新意义、新价值。今天,已是全球化信息传播的时代,还会有更多的外来文化输入,我们的文化和传统则必须寻求、挖掘它的特质和魅力,而且这种改变要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如果社会在变,文化却抱残守缺,最后我们的文化和传统就很可能和社会脱节了。这不是我们应有的文化自觉吗?

本文由'应冬瑶'发布,不代表演示站立场,转载/删除联系作者,如需删除请-> 关于侵权处理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