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帮助

《人民日报》社长邓拓

  邓拓,乳名旭初,学名子健福建闽侯人,1937年赴晋察冀边区任《抗战报》社长兼主编。1945年主持编印《毛泽东选集》。新中国成立后任《人民日报》社长兼总编。1955年任中科院科学部委员。1958年调任北京市委文教书记。1960年其兼任华北局书记处候补书记,主编《前线》。1966年5月18日逝世,著有《燕山夜话》等。他从小酷爱文学艺术,18岁参加了左翼社会科学家联盟。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共晋察冀中央局宣传部副部长、《晋察冀日报》社社长兼总编辑、新华社晋察冀分社社长等职。新中国建立后,历任《人民日报》社社长兼总编辑、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席、中共北京市委书记处书记、中共中央华北局书记处候补书记等职,并主编理论刊物《前线》。1961年3月,开始以马南邨(cūn)为笔名在北京晚报副刊《五色土》开设《燕山夜话》专栏,共发稿153篇,受到读者喜欢。他的杂文爱憎分明、切中时弊而又短小精悍、妙趣横生、富有寓意,一时全国许多报刊、杂志争相仿效,开设了类似的杂文专栏,为当时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苑增添了生气。他与吴晗、廖沫沙合写杂文《三家村札记》。

  1966年4月16日,《北京日报》刊登关于《燕山夜话》和《三家村札记》的批判材料,三家村被打成反共集团,成为文化大革命的最早牺牲品。5月18日,邓拓含冤自尽,成了四人帮1966年起大兴文字狱的第一个牺牲者。邓拓另有《中国救荒史》、《论中国历史的几个问题》等论著。他的杂文重史识、史论,抓住现实,旁征博引,含蓄委婉,可谓雅俗共赏。

  当年风雨读书声,血火文章意不平。生欲济人应碌碌,心为革命自明明。 艰辛化作他山石,赴蹈从知壮士情。岁月有穷愿无尽,四时检点听鸡鸣。 这是一首题赠友人,也是自己用来抒怀明志的诗。他的一生是英勇的。在反动派疯狂屠杀工农和共产党人的白色恐怖最严重的时刻,他毅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我们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他放弃了学业和专业,奔向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场。在极端艰难困苦的环境中,他一手握笔,一手拿枪,出生入死,呕心沥血,十年如一日,和他的战友们一道,创造了人类新闻史上的奇迹。他襟怀坦白,光明磊落,面对风云变幻的种种复杂情况,勇于讲真话,讲真理,始终保持着一个共产党人的坚持真理、坚持原则的革命精神。

  他的一生是悲壮的。他毕生从事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宣传,在极端艰难的条件下主编出版了中国革命出版史上的第一部《毛泽东选集》,写过大量热情讴歌和传播毛泽东思想的章。但是最后却被林彪、四人帮横加一个反对毛泽东思想的罪名含冤辞世。他以毕生的精力宣传真理,歌颂光明,揭恶和黑暗;却惨死在用最卑鄙的谎言和最恶毒的诬陷织成的罗网之中。他用他犀利的笔英勇奋战了一生,最后却被一小撮以杀人的反动文痞的笔杆子杀害。在他活着的时候,有些人不能真正了解他,有的人误解过他,责难过他,甚至伤害过他。但是,在他死后,随着岁月的流逝,人们越来越了解他,怀念他,越来越敬重他。 他的一生又是短暂的。他在他生命的盛年就离开了我们。但是,他让自已生命的分分秒秒都发出了光和热。他留给人们的精神财富是多方面的。他一生争分夺秒,珍惜生命的三份之一生欲济人应碌碌,心为革命自明明。他用自己一生的行动;实现了自已的志向和信念。和成千成万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献出了生命的先烈一样,他也将水远活在人民的心中。他就是邓拓。

本文由'真康德'发布,不代表演示站立场,转载/删除联系作者,如需删除请-> 关于侵权处理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