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帮助

宁化石壁——客家人的“圣地”

  宁化石壁客家祖地,地处闽赣交界的武夷山东麓。“北有大槐树,南有石壁村”,石壁是客家摇篮、客家人的祖地。石壁客家祖地的祭祖活动,是建立在客家人对祖先的崇拜和寻根求源的基础上的传承古老传统的祭祀礼仪。一年一度的世界客属石壁祖地祭祖大典,是当地最隆重的祭祖仪式。来自海内外的客家乡亲身穿黄马褂,在古装仪仗队的引导下,沿着“客家之路”,依次来到客家公祠前。三通鼓响后,客家乡亲虔诚地拈香顶礼膜拜,表达对祖先的孝敬之意和怀念之情。

  “宁化,清流,归化,路隘,林深,苔滑……”闽、赣边界的宁化县城,是个四野开阔的水城。偌大一条翠江携其众多支流穿城而过,隋末唐初开县先驱巫罗俊的祠堂附近,更是家家流水、户户垂杨,一弯弯古雅的小桥底下,水声潺潺,水色青青,长长的荇草在水中飘荡,恍惚间,似乎走进了滇西的名城丽江。石壁村位于福建省三明市宁化县西、闽赣边界武夷山的东麓,距县城25公里,现属禾口乡的一个行政村,是一片比较开阔的盆地。历史上,曾由于战乱、饥荒、兵灾及外地经济的引诱等因素,有大批的中原汉人南迁。这些南迁的汉人史称客家人。客家流迁始于东晋,但构成民系则在五代以后。五代以后流迁的被称为正宗的客家人,这些正宗的客家人在流迁中,大多经过宁华石壁(今名“石碧”)。在石壁居住,繁衍生息数代乃至数百年后,又陆续辗转迁往闽西、广东、广西、四川、湖南及香港、台湾、东南亚各地。所以他们多称一世祖出自石壁,石壁便自然地成为这些客家人的第二祖籍。当地人说,客家人从四面八方集中到宁化(石壁),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自然条件。石壁是一个拥有200平方公里的平坦盆地,土地肥沃,提供了优越的生息条件。客家人主流是经江西来,闽赣交界有武夷山相隔,石城到石壁的隘口比其它闽赣交界的隘口更为低矮,交通方便,且宁化是闽江、赣江、韩江的源头,水路交通便利。二是人为条件。宁化,特别是石壁,开发较早,这一地域在南宋之前无战乱,社会安定。唐末黄巢起义军自北而南,自江西、浙江进入福建、广东,而又北上江西,转了一大圈,并未进入宁化,宁化便成为“世外桃源”。迁居以石壁为中心的客家人,在安定的环境里生息繁衍数百年,他们把中原汉人的文化、语言同当地的文化、语言相结合,产生了一种既保留中原古风又有新变化的一种文化、语言,被称为客家文化、客家话,由此也形成了客家民系。据考证,客家民系形成于宋代。宁化(或石壁)不仅被称为“客家民系形成的中心地域”,而且也被称为“客家文化、语言的摇篮”。宁化的居民十之八九为客家人。如今的石壁村,已成为全世界五大洲两百多姓一亿多客家人公认的祖地,客家人素有爱国爱乡、慎终追远、敬祖穆宗的传统美德。每年,都有数以万计的客裔子孙来此寻根问祖。参拜客家公祠,是客家子孙来此必行之礼,大殿立柱前的一副对联特别耀眼:“确保祖乡声音居家永讲客家话,坚持民族气节出国自称中国人。”客家人四海为家、爱国爱乡的深厚传统,由此可见一斑。

本文由'一只之云呀'发布,不代表演示站立场,转载/删除联系作者,如需删除请-> 关于侵权处理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