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能学说的渊源和特点
慧能的佛教学说是从哪里来的?下面就这个问题,进行一些探索。
一、关于人人皆有佛性
这 个问题,早在公元五世纪,道生就提出来了。但由于他的理论当时没有译出的经典作根据,所以一问世便受到很多非难。不久,《大般涅槃经》译出,那里承认一 阐提迦也可以成佛,即承认了人人皆有佛性,道生的理论因此才受到普遍的重视。但是,后来情况有所变化,即人人是否皆有佛性的问题,又发生争论。其原因, 一者,南北朝时期是门阀士族地主阶级当政,门第等级制度十分森严。承认人人皆有佛性,就可能导致在政治上消弱士族的特权。因此,这种学说并不为士族所欢 迎。再者,《大般湼槃经》译出后,相继又译出《楞伽经》、《摄大乘论》,这些经、论又否认了一阐提可以成佛。由于这两方面的原因,人人皆有佛性并未能 成为定说。
到 了隋唐时期,门阀士族受到严重打击。再者,统治阶级需要欺骗更多的群众。这种政治上的要求,反映到宗教学说上来,人人皆有佛性的说法便又占了上风。隋唐时 期成立的天台宗、华严宗都持这种看法。玄奘是个虔诚的佛教徒,他感到经典本身对这个问题的说法不统一,令人无所适从。为了弄清这个问题,他不远万里,亲赴 印度(玄奘去印度的目的并不仅仅是为了弄清这个问题)取经。玄奘到印度以后,向当时著名瑜伽行派高僧,戒贤学习。瑜伽行派不主张人人皆有佛性。玄奘感到这 种说法不合乎中国国情,想变通一下,结果受到戒贤的批评。玄奘回国后,恪守师说。他和窥基所创立的唯识法相宗,始终坚持一阐提没有佛性、不能成佛的主张。 但其他学派,都主张人人皆有佛性。可见,慧能关于人人皆有佛性的理论,只不过是接受了他以前大多数佛教徒,或佛教派别的说法而已。在这个问题上,慧能并没 有什么创新。
二、关于无念为宗
无念也就是无相,即对外界不执取。无相的思想,最早是在《金刚经》中提出来的。可以说,《金刚经》的主旨就在于宣扬无相。它说: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离一切诸相,即各诸佛。
《金刚经》主要是宣扬无相,这一点是佛教学者,或佛教徒所共认的。如《金刚般若经解义序》说:
夫《金刚经》者,无相为宗。
有人说《金刚般若经解义序》就是慧能作的,也有人不同意这种看法。不管这篇序文的作者是谁,这里说《金刚经》以无相为宗是抓住该经的基本精神了,又如明成祖说:
是经也,发三乘之奥旨,启万法之玄微,论不空之空,见无相之相。(《金刚般若波罗密经集注序》)
可见,《金刚经》以无相为宗是公认的。慧能、神会的无念思想,就是从《金刚经》来的。这就是慧能、神会特别推崇《金刚经》的原因。但是,无念一词,《金刚经》是没有的。这一词来源于《大乘起信论》。那里说:
若能观察,知心无念,即得随顺入真如门。
这就可以看出,慧能、神会无念为宗的思想,除继承《金刚经》外,还继承了《大乘起信论》。
三、关于顿悟
提出顿悟理论的开山祖是道生。可惜,道生关于这个问题的论著已不存。慧皎对道生的这个观点,有简要地记述:
生既潜思日久,彻悟言外校阅真俗,研思因果,乃立善不受报,顿悟成佛。(《高僧传》卷九《竺道生传》)
可见,慧能的顿悟理论也来源于前人。
本文由'印怀慕'发布,不代表演示站立场,转载/删除联系作者,如需删除请-> 关于侵权处理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