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帮助

勒勒车

  勒勒车为蒙古式牛车,为草原牧人重要的交通工具。由于游牧民族迁徙不定,车子成为其交通必需。我国北方的游牧民族早就有造车用车之习俗。凿刻在乌拉特中旗几公海勒斯太山崖上有多幅车子的岩画。据有关学者考证:“其式样与北魏车型很相似,为双辕双轮,车厢上有毡帐,可以乘坐或居住。”

  勒勒,是牧人赶车吆喝牲口的声音。勒勒车的特点为:车轮高大,结实耐用。勒勒车的车轮长达一米四至一米五,相当于牛身的高度。车轮较大,适于在并不平整的草地、低凹坑陷的沙滩、白雪覆盖的高原上长时间地行进。勒勒车载重量大,载重达二三百斤。

  蒙古车的材料主要是干透的树木和桦木,这些树多生长在牧区的山岳地带。它的构造分为车上脚和车下脚两部分。车下脚是由车轮、车轴、车头组成的。蒙古车的车轮子一般是用六个木辋组成的,辋为弧形,衔接为一个轮子,车轮的高度为一米五,每台车共两个车轮。车轴心长达四十五厘米,外端直径约为二十九厘米,内端直径约为三十二厘米。轴条一般用榆木和柞木制作,每根长达六十五厘米左右。车轴心与车辋之间,放射状排列36根车辐,支撑车轮。车轴两端有车头,这些部件,构成车下脚。车上脚是由车辕、车撑、车槽组成。车辕长达四米多,期后半部分配以八至十条横撑,辕穿过约一米五的车槽。在两辕顶端系以编好的绳状柳条,套于牛脖子悬的横木上。这样,勒勒车就可以在交通不发达的沼泽、草地、荒滩上自如地前进。各地的勒勒车体态构造基本相同,但也有一些适合本地特性的改造。如巴林的勒勒车,辕条短、轱辘的,不易倾倒,驾驭起来精干得手,很适应本地山岭沟壑地形。

  不管是古代还是近代,庞大的勒勒车队都是由十几辆甚至几十辆车组成的,最前面的叫“忙豁仑”,为了不使车队走散,每头牛的犄角都用绳子相联,最后一辆车拴有大铃铛,钉铛钉铛地响,以便使最前面的车能够听到。有趣的是,驾驭这只好当队伍的竟然只是一人,有时是几十辆车子行至百里。为了躲避烈日的照晒,牛车的行动多半是在太阳已经傍西或日暮之前开始,行至子夜前,第二天在日出之前始,到午前停止。一般说,行程长的车队行至七天,牲畜要有一天休息。

  勒勒车是牧人企盼牲畜繁殖的福音、它装载着牧民们的幸福和吉祥。在那达慕大会或庙会上交易时,勒勒车的吱吱声带来的是牧人的喜悦;在婚丧喜宴时,亲朋好友坐着装饰得五彩缤纷的勒勒车来祝贺,欢声笑语洒满整个草原。游牧一曲悠远的牧歌,长长的勒勒车队昭示着蒙古人的企盼和幸福。

本文由'金子涵'发布,不代表演示站立场,转载/删除联系作者,如需删除请-> 关于侵权处理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