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帮助

园林设计说明万能模板(园林设计说明)

园林设计说明万能模板,园林设计说明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园林设计说明讲究环境和人的舒适感依赖于多样性和统一性的平衡,人性化的需求带来景观的多元化和空间个性化的差异,但它们也不是完全孤立的,设计时尽可能地融入景观的总体次序,整合为一体。

2、接下来就随小编一起来了解园林景观设计说明吧!  一、 园林设计说明——设计理念  人的生活离不开建筑,建筑组成居住小区,居住小区构成了我们的环境,环境是构成自然的主体,然 而人又是自然的产物。

3、因此,在本规划设计中主要考虑“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4、设计中以生态环境优先为原则,充分体现对人的关 怀,坚持以人为本,大处着眼,整体设计。

5、在规划的同时,辅以景观设计,最大限度的体现居住区本身的底蕴,设计中尽量保留居住区原有的积极元素,加上合谐亲 切的人工造景,使居民乐居其中。

6、  继承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的建筑规划理念,并却尽可能的解决和完善了人们观赏、娱乐、休闲、集会、居住、健康、工作、交流等之间的关系,从而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这一永恒的主题。

7、  居住环境是人类最为重要的生存空间。

8、居住与人类之间的密切关系世人皆知。

9、在本规划设计中注意与周边环境的协调,在内部环境中强调生活、文化、景观间的连接,以达到美化环境、方便生活之目的。

10、因此,处理好“自然—住宅—人”的关系,就是小区规划着重需要解决的问题。

11、  二、 园林设计说明——设计构想  构想一:以“人”为本,为“人”服务为轴线。

12、  ⒈总平面布局:  在本规划设计中采用的是周边式布局方式,住宅共有五个组团构成主要围绕着中心广场区和中心水景区四周布置,以及南向沿街布置对外商业组团。

13、小区四周分散设 置了四个出入口,其中,主入口在西南角面向南朗河,有最佳的朝向和风景,然后,北向、南向、东北向各有一个次入口。

14、小区内组团之间由循环双车道相贯通,组 团内侧有单车道和尽端道路相连。

15、小区主景观为中心的水景区和广场区,优越的位置构成了小区内的主体环境,依山就水达到了良好的景观效果。

16、  2.功能、结构形式:  结构分析  一轴两中心——以东南向城市干道为轴;以城市发展方向为重心,以服务规划区为中心。

17、将住宅区与城市中心有机的结合体现了发展服务共存的原则。

18、  一带一片——西向为南朗河沿河绿化带;东向为规划绿地片区。

19、做为两个生态区域,它丰富了规划区范围内的自然环境,是不可缺少的生态资源,在本规划设计中得以的充分利用,更体现了当今"人与自然"和谐的主题。

20、  两 界——以纵向两条道路为界。

21、规划区南侧为公共设施用地,则在南侧考虑了对外商业价值,将住宅与商业相结合,充分利用了该地段的商业价值,也体现了服务小区的规划设计的宗旨。

22、  3.交通组织:  规划区内道路分为五类:  主入口道路红线宽度15m;  次入口道路红线宽度14m;  小区内道路(双车道)红线宽度12m;  小区内道路(单车道)红线宽度8m; 小区内道路(宅前道)红线宽度5m。

23、  道路系统犹如人们的血液循环系统,可以将相关的器官、组织有机的联系起来,然而,道路系统也可以将各个功能、性质和用途不同的用地联系起来。

24、  小区内部以双车道为主,并形成回路,是连接各个组团的主要交通;单车道是连接区内各栋的直接交通;宅前道路是进入各单元的交通。

25、  区内设置两条相对独立的机动车道,中间设特殊通道相连,以保证南北片区的机动车交通相对独立,互不干扰。

26、机动车道和各地块之间均有方便的联系,各地块设有独立的机动车出入口。

27、  4.绿化景观规划:  在空间上以"点、线、面"的设计手法,并与水景、水系相结合  “点”状绿化——院落绿化、节点绿化,分散布置。

28、是接近人性,提供人们休闲、游戏空间。

29、  “线”状绿化——道路行道树绿化,以及道路沿线灌木绿化所行成的带状绿化,将点状绿化串连,形成绿化网络,起了划分空间的作用,延续空间的作用。

30、  “面”状绿化——广场景观绿化、院落以及道路两侧的绿化带所形成的片状绿化,将景观分成块状,并形成联系三大绿化空间的纽带,是整个绿化形成系统,中心水景区更丰富景观系统,达到了多样化的绿化效果。

31、绿地系统由中心绿地、绿化走廊、组团绿地和住宅院落绿地组成。

32、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园林景观设计说明,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园林设计的最终目的是要创造出景色如画、环境舒适、健康文明的游憩境域。

本文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希望小伙伴们会喜欢。

本文由'尉红毅'发布,不代表演示站立场,转载/删除联系作者,如需删除请-> 关于侵权处理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