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元宵节习俗
又是一年元宵时。按中国传统,在这天,人们要吃汤圆、点彩灯、走百病、迎紫姑。和其他传统节日强调“阖家团聚”不同,元宵节更强调“普天同庆”。元宵节被人们视为春节最后的高潮,过了这天,新一年的生产生活正式开始,所以元宵节全民欢庆,祈福祈财,表达对新年的美好期盼,因此,“正月十五闹元宵”成为普遍习俗。 不过,由于各地文化不同,人们过元宵的风俗各异。在湖北,楚文化、秦巴文化、土家文化、中原文化,百花齐放。所以荆楚各地,过元宵节均发展出独特的风俗习惯。下面,就让记者带你去了解在湖北可体验到的N种元宵习俗。 江汉平原(楚文化):关帝庙会 请“七姐” 偷青 代表地区:荆州、孝感、黄石 荆州人敬仰、崇拜关公,已成延续千年的习俗。荆州元宵节当天,关帝庙都要举行大型庙会,届时,荆州人在这里玩龙灯,划采莲船,骑马射箭,吹喇叭套轿子,闹腾得红红火火。而耍龙的小伙子们都要先到关帝庙内拜拜关公,再沿古城街巷舞龙。另外,元宵节也是荆州人的“子婿日”,此日是岳父宴请子婿的日子。 孝感是民间故事《天仙配》发源地,因此孝感老百姓认为在正月能请到“七姐”下凡(董永故事中的七仙女)将预兆一年吉祥如意。元宵当天,孝感乡村少女在年长妇女的带领下,悬灯焚香,轻击铜磬,反复吟唱一首古老的歌谣。另有人在大堂中放张大木桌,桌旁有两少女相对端只竹筛,筛面向下,筛边绑一根筷子,筷子立在盛有白米的餐盘中,当反复吟唱歌谣完毕时,少女便会问自己今后的婚嫁会不会好,其他人则或问年成,或问财运。另外孝感云梦县老农夫于元宵夜持火炬偏照田圃,叫“照绝地蚕”。儿童则以田鼓迎神,以卜岁事。 在中国,偷盗行为历来为百姓所不齿。但在黄石阳新,元宵节“偷者”光明正大,而“被偷者”无动于衷,民间谓之“偷青”。当晚,小孩子早早吃完饭,准备好袋子,等待月亮升起,然后去“偷”别人家的菜,而且当地还有俗话说“偷来葱,吃了就聪明;偷来蒜,就是算术快”。 鄂西北(秦巴文化):宫廷灯会 送瘟神 代表地区:十堰、神农架 十堰人特重视元宵节,要举行玩灯会,比如舞龙、玩狮子、划彩莲船、舞蚌壳、踩高跷等。其中以十堰房县的“火龙”灯会最出名。元宵节期间,房县东西南北四条街和东西北三个“关”和南门每个地方各出一条龙,分为固定八色,先在正月十二巡游,然后在正月十四至十六,每晚由赤膊男子舞灯,各地百姓用“花子”(一种喷出礼花火焰的手持焰火)烧龙,晚上远看,犹如龙在火海游。正月十七日收灯,所有的龙灯都要烧掉。据说房县“火龙”灯有整套规矩,是从庐陵王宫中传下来的,千年以前房县是唐朝皇帝李显曾经的流放地(时称庐陵王)。除了龙灯,还有各种排灯、彩船、花鼓、皮影、高跷、秧歌、舞狮、竹马、节节高等民间艺术形式。 在十堰和神农架地区,玩灯者还会挨家挨户拜年。农户普遍认为灯能扫邪气,避瘟疫,所以都极其欢迎狮子龙灯采莲船进门。春节过毕,传统习惯要烧掉龙灯彩船,蚌壳等娱乐用具,谓之“倒灯”,意在纸船明烛照天烧——送瘟神。另外在神农架和房县,元宵节当天天快摸黑时,山村农民家家户户在住宅四周燃烧干柴烈火,迎着冲天火光放鞭炮,谓之赶“毛狗”(毛狗即狡猾多端的狐狸)。农家还习惯蒸12个馒头,闰月年份蒸13个做上记号,依次摆放在蒸笼里蒸,蒸熟后视馒头水汽多少来预料来年相对应月份的旱涝情况。 鄂西南(土家文化):耍毛狗炸春卷 代表地区:恩施、宜昌 宜昌素有“三十的火,十五的灯”之说。也就是腊月三十家里的火要旺,年才不敢进来;正月十五的灯要多,那样才是好年份。宜昌人在元宵节的时候家家户户都要炸制春卷,这带有荆沙风俗;还会有人蒸毛谷团,这是地方特色;元宵节的晚上,人们还要用糯米粉和豆沙馅做汤圆吃,以预祝一年的工作圆满、生活顺利。 而在恩施土家地区,农历正月十五的晚上吃完代表“团圆”的汤圆后,土家人的年就到了最后一个大型活动了——“耍毛狗”,这是一种带有娱乐和宗教色彩的篝火晚会。“这个活动实际上从白天就开始准备了,邻近几家的孩子们用手腕粗细的木棍、树枝、玉米秆和竹子找一片开阔的地方搭起一个很大的圆锥形“毛狗棚”。到了天将黑的时候,这几家的大人小孩们都会带着大量的鞭炮、烟花聚到这个“毛狗棚”边上,等人到齐后,就有人迫不及待地开始点燃这个“毛狗棚”。这时候,大家就不断地燃放烟花,往篝火里面扔鞭炮。年轻人和小孩子在附近跑来跑去,嘴里大声地“耍”(喊):“正月十五耍毛狗,耍到河那边的灶门口。”期待这样能将以前为害乡里的豺狼等动物赶到很远的地方去。(长江商报)
本文由'牧依心'发布,不代表演示站立场,转载/删除联系作者,如需删除请-> 关于侵权处理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