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帮助

慰藉亡灵孤魂的盛节

  祖母在桥畔为患肺痨27岁便仙逝的祖父燃香焚纸,默默祈祷,发送“钱粮”,然后再把荷花灯静静地搁于水面,送去幽远的思念和祝福。

  □王绍忠

  在我蒙眬的记忆中,农历七月十五,在故乡章丘相公庄大兴流放荷花灯。早饭后,祖母便用竹条、铁丝精心扎制成荷花形状,然后裱糊彩纸,在中心置灯。夜幕初降时,各家各户都提灯放行于庄北卧云河中。河面彩灯与夜空繁星交相辉映,随波荡漾,格外肃穆、庄重。祖母在桥畔为患肺痨27岁便仙逝的祖父燃香焚纸,默默祈祷,发送“钱粮”,然后再把荷花灯静静地搁于水面,送去幽远的思念和祝福。这是佛教中的超度幽冥,与诵经斋醮意义相同。

  七月十五是民间的“中元节”,道教认为在这天地宫神灵降临,是阴曹地府赦罪之日,俗称为“鬼节”。在这天,阖家男女老幼到先祖坟茔摆设供桌,“献瓜果、陈禾麻”(黄麻、谷子、绿豆、高粱、黍子),焚香烧纸,叩首跪拜,虔诚祭祀。大户人家则用彩纸剪裁寿衣、冥镪(亡灵的被褥),置于墓前焚烧,言之为先人“送寒衣”。

  旧时,章丘绣惠镇(老县城)城隍庙僧人用竹木、铁丝、彩绸(或者彩纸),扎制三丈长的“法船”,船上佛像神、桅篷、船帆俱全,还扎有目连手执九连环禅杖拯救其母的形象,要用一木舟护送。木舟启动时,和尚齐声诵经、锣鼓齐奏,并向绣江河焚烧衣服、冥镪,称之为:“慈航普度济孤魂”。木舟沿着绣江河顺水而下至五里之外,便将扎制的彩船烧掉。

  清朝初年,明水百脉泉后有一处气势恢弘的梵王宫,宫后有寺院一处。每年七月十五在宫前扎高台一座,和尚在高台上“放焰口”(寺庙和尚做法事,对阴间鬼魂施食即称放焰口)。入夜,由八名和尚身披袈裟、手执乐器、吹歌弹唱、宣扬佛号,一直唱到夜静更深,人散方休。这项法事称曰:“盂兰盆会”,也是为超度幽冥亡魂的。

  中元节祭祀活动内容颇多,在章丘山后寨乡、曹范一带,村民百姓在这天则要设供聚众祭祀“五谷神”。

  我认为,旧时,人们多因瘟疫、病患、天灾死亡,故祖先为此设立了“鬼节”,在农历七月十五这天,对亡灵孤魂进行吊唁和祭祀。自上世纪50年代初期,由于社会生活的改善、卫生防疫的进步,人口非正常死亡逐年减少,因而“鬼节”及其活动也随之自行取消。七月十五这天,家家户户只是到先祖坟茔上祭祀,隆重的祭拜活动要等到农历十月初一了。

本文由'易又竹'发布,不代表演示站立场,转载/删除联系作者,如需删除请-> 关于侵权处理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