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帮助

天津皇会的文化遗产价值

  作为人神之间、人与大自然之间、人与人之间的特殊对话、沟通行为,皇会为我们今天研究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探求妈祖文化与海洋文化,与人类的文明和进步,与城市的历史、文化、民俗、信仰,乃至音乐、舞蹈、工艺美术等,提供了翔实的佐证。皇会荣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具有很高的遗产价值。

  其一,皇会所诠释的妈祖文化,是中华民族超凡的文化创造力的体现。天津不仅是个移民城市,人口构成五方杂处, 比闾而居者率多流寓之人 ,而且还是一个既沿海,又有运河的港口城市, 地当九河津要,路通七省舟车 。妈祖文化信仰在元代随着漕运的兴起而传播到这里,并在此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茁壮成长,成为这一多元文化城市中最具特色的文化现象。相对天津人来说,妈祖是一位外来的神明,但传入津门后很快与本土文化相融合,成为当年广大民众的普遍信仰。妈祖文化在天津扎根,内在的感情因素大致包含三个方面:一是因为千百年以前,天津曾是退海之地,历史的遗存从情感上使天津人对海洋情有独钟;二是移民城市所特有的环境,需要他们在共同的生活中构建一种共同的信仰;三是妈祖身上所体现出的崇高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也正好符合广大民众所追求的理想人格模式。因此传入天津的妈祖文化,形成具有中国北方特色的民间信仰文化圈,并创立了天津独有的皇会民俗。

  其二,皇会所蕴涵的妈祖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深刻彰显。

  首先,皇会充分体现幸福平安与和谐圆满。皇会是基于民众需要而形成的。是那些从事海上作业和贸易的人们,长期面对汹涌无情的大海,本能地急需寻求一种安全、佑护和寄托,同时,将他们对生命的珍视,对家庭团聚、对幸福的愿景等等全部情感都依附于对皇会活动的参与。而中国历史上长期占主导地位的农耕自然经济社会结构,也形成了广大民众安土重迁、追求稳定的民族文化心理,这些便塑造了他们热爱生活,企冀安定,向往祥和圆满的文化价值取向。这种对生活的热爱,对幸福的向往,维系着人们对家园的感情,经过长期感化的结果,即是皇会的传承、传播最深厚最有力的保证。此外,人们还充分利用皇会,把她当作情感的黏合剂,借以修好世间的人事关系,创造家庭和谐,巩固亲族团结,凝聚群体。因而,皇会的歌舞升平是如此美妙动人。其次,皇会全面推崇孝悌、仁爱和劝善思想。将妈祖文化中尊老爱幼、爱国爱家等诸多传统美德推崇到了极致,无论从宣传的妈祖传说故事,还是皇会各道老会、圣会的表演内容都可以感受到这种思想。特别是皇会民俗中就有将天后的神像用黄轿抬至象征她娘家的天津闽粤会馆,这一被天津人称为 老娘娘回娘家 的风俗,一次次宣传了孝顺美德。且皇会的每一个表演内容几乎都是以一个美好的民间典故为依托,把自己看待生活的哲理和愿望编演成一个个寓意美好的故事,使人们在表演和观赏的同时得到共鸣和理解。正是因为皇会所具有的这种内涵丰富深刻的寓意赋予了她不衰的艺术魅力。

  其三,皇会所标志的妈祖文化,是对中华民族感召力、凝聚力、向心力的促进。

  皇会在宣传妈祖悲天悯人的精神鼓舞和深情厚谊的人文关怀的同时,也构成了和谐的文化交流与文化共享的重要纽带。从古时的外地民众不远万里,前来赴会, 白发红颜,弥漫于途 , 凡可泊船之处,几乎无隙 ,到今天规模宏大的 中国 天津妈祖文化旅游节 ,依然吸引众多的民众,更有海外华人、各国及各地游人、商人云集此地,造成一种现代人文景观。这些无不体现出民族认同的博大感召力、凝聚力与向心力。

  其四,皇会所展现的妈祖文化,是中华民族民间艺术的多彩画卷。皇会把雕刻、绘画、音乐、舞蹈、文学等各种艺术融于一体,反映了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积淀,体现了民间美学思想和审美情趣。无论威严的仪仗,还是雍容的辇轿、考究的道具以及各种人物艳丽华贵的装束,无不使人感到美的直观享受。在天津历史上,每次皇会大都展示了标志着当时最高水平的物质条件,这也说明早期的天津人十分重视美学中的形式美,很懂得只有通过它才能恰当地反映出艺术水准和表达内心境界。而皇会的举办,正好为民间的工艺匠人和表演艺人提供了施展才能的机会和舞台。他们驰骋想象,借会抒怀,将个人感受与群体文化融为一体,表现了在文化创造中的才干。在皇会期间,一切美术、音乐、舞蹈、演艺、工艺各种审美表现在这时都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示。因此说皇会是美丽的,丰满的。

  其五,皇会所弘扬的妈祖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教育的重要载体。皇会以它的寓教于乐、雅俗共赏,为广大民众所喜闻乐见,成为全民参与的盛会。特别是在当今处在社会转型和变革时期,大力扶植和弘扬皇会 这种包蕴着生活中的历史演变、风土人情、愿望信仰、道德伦理、文学艺术等诸种文化因素为一体的,体现了人们丰富的生活情趣、乐观的精神面貌、卓越的艺术才能和对美的执著追求的民间盛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责任编辑:恩祈)

本文由'公幻巧'发布,不代表演示站立场,转载/删除联系作者,如需删除请-> 关于侵权处理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