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楸桁:“抗日电视剧”泛滥与自卑
看电视剧是一般人娱乐的重要手段,但一直以来,除了《三国演义》和《红楼梦》这样的经典外,我很少能把一部国产的电视剧看完。这其中的原因,除了网络时代里触手可及的韩剧、美剧、日剧的竞争外,大量无聊的国产电视剧充斥电视荧屏总让我的审美疲劳。
根 据我的观察,中国的电视剧市场有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一旦一部好作品出炉,大量题材雷同的作品就马上一窝蜂的跟进。就像《征服》带火了警匪题材、黑帮片, 《亮剑》让战争片遍地开花,到现在,历史剧拍光了、清宫戏演烂了、家庭伦理剧臭街了、黑帮片又被大把的条条框框束缚着、没什么可以再拍的。而奇怪的是,即 使如此,我们还是有一类亘古不变的题材始终保持着活力和统治力抗战电视剧。从真刀真枪厮杀的正面战场到敌后的谍报战场,抗日题材的电视剧的数量,虽然 已经到了不可胜数的地步,还是不断的跳上各级电视台的播放名单。
看 多了这样的电视剧就知道,其实抗日剧最容易拍。拍抗日剧的条件非常容易:找一位最走红的一线明星做主角,再拉上一帮二线明星为主角做陪衬、打下手;拽一个 会说半生不熟的中国话有点演技的日本人。而这些人里面,要有一个老成持重老演员演政委或者地下联络站负责人,一个长相漂亮举止端庄的女演员演主人公的恋 人,一个外表忠厚、内藏奸诈的演员演叛徒,最后,那位日本演员就理所应当的司职日本鬼子的角色。
好了,角色选完了。下一步,此剧的情节,我也能给你马上编出来:主角干掉一个不太厉害的日本鬼子,然后来了个更厉害的日本鬼子,杀了主角的恋人或者家人或者兄弟或者领导,紧接着,主角卧薪尝胆、励精图治,最后手刃最厉害的日本鬼子,全剧告终,圆满收场。
所 以,国产抗日剧是很可以节约成本的:不需要多么细致的取景考量,服装道具能省则省、能凑合则凑合,甚至端着各种现代战争武器的穿越版八路军也时有登 场。当然,像六十年代的老电影、老样板戏里老松井、龟田小队长一路做派的鬼子不多了,不过,日本鬼子在萤幕上永远是日本鬼子,即使面部表情由泥胎 偶像的凶神恶煞变得像个正常人,他们依然永远是脸谱化的侵略者而非可怕的对手。于是,看似数量上多的可怕的抗日电视剧中可以挤出的营养却十分有限:一 部电视剧,只要冠上爱国的名头,许多问题便迎刃而解。它们只需要告诉我们,你们要恨日本人,至于我们要如何恨的正确,如何以最小的代价与侵略者扛着, 如何避免让仇恨干扰正常的外交活动,是否应该把仇恨传递给下一代,这些问题,制片方都会自动忽略。
在 这里,不禁想起鲁迅先生《南腔北调集》里那篇名为《上海的儿童》的文章。其中有一句,我们试一看别国的儿童画罢,英国沉着,德国粗豪,俄国雄厚,法国漂 亮,日本聪明,都没有一点中国似的衰惫的气象。观民风是不但可以由诗文,也可以由图画,而且可以由不为人们所重的儿童画的。由此看,观民风不但可以由诗 文、由图画,也可以由电视剧。从电视剧的表象,可以窥见看电视剧者的心态。
这 一切,来源于我们民族的不自信尤其是面对邻国日本的时候。所以我们爱意淫历史、创造不属于我们的胜利只因为抗日战争给我们留下了太惨痛的回忆。这 就解释了,为什么这么多粗制滥造的抗日电视剧在中国可以大行其道。因为中国人要一个胜利的结局,至于这个胜利来得有没有逻辑、会不会显得幼稚,中国人不在 乎。能不能在情节上惩恶扬善,成为收视率的最基本的保障。
而 我认为,一部优秀的历史题材的电视剧应该做到:复述那段历史,把合理的艺术加工呈现出来、显现历史应该借鉴学习之处。电视剧不应该因加入民族与抗战历史元 素就变得低幼化,活在过去的成功或者失败里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所以,如果说中日必有一战,那么这场战争,此时就正在看得见的地方进行着。君不见,同 为历史剧,日本的大河剧系列,用严谨的考证、精细的服装道具和最得力的演员阵容,在非常有效激发民族精神、发展电视剧产业的同时给我们做出了很好的榜 样。学习正确的解构历史、学习正确的分辨历史与现实、学习在正视历史的情况下发展未来,才是重拾我们的强国信心的正道。
本文由'邻家又夏'发布,不代表演示站立场,转载/删除联系作者,如需删除请-> 关于侵权处理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