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帮助

朱学东:好作品不是计划出来的

  近日,广电总局的一位官员向媒体透露,目前电视剧产量过剩令人忧心,广电总局不久将提出减少产量、推出精品的发展要求。

  对于我这样在开关电视之间纠结愤怒的孩子家长来说,一瞬间仿佛见到了一根救命的稻草。

  如今的荧屏上,到处都充斥着暴戾、欲望和无穷的心机,以及对历史的任意涂抹,连公共频道的少儿节目和专门的卡通频道都不例外。

  电视剧、电视节目、电影是流行文化的重要部分,有大量观众,它们如何成为精品,还真是所有观众都关心的问题。

  我和家人都担心电视对孩子的不良影响。每每发现孩子看的动画片、电视剧实在不适合未成年人, 就断然关电视,常常引发与孩子的紧张关系,恨不得砸烂电视。在中国影视分级制度缺位的情况下,作为家长,我自然希望多出精品,希望尚未有健全判断力的孩子 在荧屏上接触到的,更多是正品精品。

  不过,理性告诉我,这根救命稻草不过是一种幻觉。

  有关多出精品的行政要求提了很多年,不断重复下,我也少见到真正称得上精品的文艺作品。因为精品根本就是外在的计划要求不出来的。

  历史上,那些流传于世的精品经典,其诞生,或是对信仰的执着,或是源于自由的心灵和对人性中美好一面的歌颂。在黑暗时代也常有精品传世,那是创造者内心对信仰的坚执。启蒙以来,尤其是开放时代,精品大多产生于那些解放了的人性和自由的心灵。

  但从古到今,总有人渴望扮演救世主和普罗米修斯式的英雄。在不同的时代,这种幽灵常常化为不 同的身份,企图管理社会的精神生活,加尔文的宗教法庭、道德法庭、精英专制、计划生产、按需订制等等,至今犹遗响不绝。但雷蒙·阿隆告诉我们:普罗米修斯 式的野心常常是极权主义的根源之一。

  其实,人类走出黑暗时代后,价值观走向多元。如同既有森森古木,也有参天大树,还有杂草灌 木、残枝枯叶,才能成林一样,文艺作品无论是精品,还是正品、次品,抑或是无用之品,甚至垃圾,只要不违法,都很正常。虽然有人会在情感上很难接受与自己 价值观相左的作品,但这也是市场和人性自由选择的结果。没有垃圾次品无用之品,就不会有精品传世经典。它们本来就是一母同胞。这才是正常的社会。

  看看我们周遭,功利主义早已浸淫社会各个阶层以及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在利己主义的冰水前, 原本信仰已动摇的人,心灵迅速失守,只留下了利益驱动。当这种变化遭遇计划生产管理方式的余绪,两者合流,在具体项目上,很容易最终沦为政治正确搭台,一 部分人利益唱戏。从此精神生活上只有即期利益,再无精品。不恰当地干预,自难辞其咎。因为所有产品都敲上了许可的印鉴。

  对于创作者来说,非市场行为和市场的干预或许不可避免,但这些都不应成为生产的产品沦为次品 和垃圾的理由。即便在苏联时代,那些伟大的作者编剧导演们,他们遭遇的磨难世所公认,但他们中许多人构建起了自己强大而安静的内心世界,来对抗黑暗的社 会,创作出了许多流传于世的伟大作品。

  自守是一种艰难的选择。对历史和未来常怀敬畏之心,在时代允许的空间里,用时代允许的表达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对社会的关怀,不作恶,不比烂,即便是在螺蛳壳里也要做出道场来。虽然多少有些犬儒,也未必做得出精品,但起码也是一种负责任的态度。

本文由'是尔柳吖'发布,不代表演示站立场,转载/删除联系作者,如需删除请-> 关于侵权处理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