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帮助

高考状元为何有那么大的“号召力”?

  近几天,网上有人晒高考成本路线图,慨叹高考成本35年间从最初的几毛钱涨到了现在的万元以上。河北某中学则在校园里晒轿车,以此激励师生争当高考状元或状元教师。

  这两晒,说明了一件事:高考,已经不只是一场选拔人才的考试,俨然成了一个产业。而牵动整个产业利益链条和众多家长神经的,则是不少人乐此不疲的高考晒状元现象。

  高考状元为什么会有这样大的号召力?

  有人抢,才会有人晒。近日,针对网络上热传的高考赤膊班吊瓶班,著名教育专家刘道玉大声疾呼,希望北大和清华等知名高校不要再抢高考状元了。其实,他的话还没说完全各地所谓重点中学也不应再抢中考状元了。以此类推,直至小学、幼儿园。

  当分数决定着一个学生、一个老师乃至一个学校的命运时,教育就变味了。中学要想扬名立万,全靠高考升学率甚至状元数一战定乾坤;大学要想一览众山小,最管用的也还是引得各地高考状元来,令莘莘学子对其趋之若鹜。而商家则乐见中学、大学彼此用状元多少来PK,好借机进行曲线救国式的商业炒作。在这个利益链条里,通行证唯有分数:独木桥上,会考试的学生自然获得先行一步的权利,也成为成功的唯一评判标准。

  上世纪90年代,素质教育试点曾如火如荼,但没过几年便偃旗息鼓。原因虽有到底何谓素质教育实难评判的问题,但更重要的是,大学录取规则如不作根本改革,再好的素质教育也难以找到出口、找到落脚点。有哪个家长或哪位中学校长敢在别的学生和学校都在玩命拼分数的时候,冒险让自己的孩子或学生不再钻书山、跳题海,给他们一个快乐轻松、自主自理的青春年华?事实上,在一些大城市,高考大战早就从小学甚至幼儿园开始打响了,各种五花八门的特长班不过是分数班的别称而已。

  千军万马挤高考独木桥的现象,已经有所缓解。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如今不论是学校的办学条件、教育水平,还是社会能够提供的就业岗位、劳动报酬都已今非昔比,一些地方出现了升学取向多元发展的趋势,不少学生选择不参加本土高考而去国外参加洋高考。这种变化已经为推行素质教育提供了较为有利的契机,实在不宜再以高考虽非最好的却是最可行的选拔人才机制为理由,来迟滞对升学机制加以改革了。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呢?这是人尽皆知的钱学森之问。当莘莘学子为了高考得一高分,而不得不点灯熬油,埋首于机械记忆课本里的知识点时,大师振聋发聩的这一问依然无解。

本文由'龙鳞鸿云'发布,不代表演示站立场,转载/删除联系作者,如需删除请-> 关于侵权处理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