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帮助

汤嘉琛:“艳照”纷飞的网络反腐可行么?

  近日,中石化河南分公司物流中心副主任赖某携已婚女下属出游时拍摄的照片,开始在各大论坛和微博疯传。众多网友大呼,这些照片虽说口味不重,但极其香艳,并齐声呼吁有关部门展开调查。中石化河南分公司相关人员随后表示,他们已经启动调查程序。

  参与网络反腐,正成为很多网友非常热衷的一种活动。网友们围观赖某和女下属合影的热情,与他们在雷政富艳照门中的亢奋如出一辙。有些网友甚至暗暗期待,希望接下来有更大尺度的新照片曝出。正是以往网络反腐的成功案例,让这些围观者笃信,一组作风不正的照片就是一封检举信,只要纪检部门顺藤摸瓜去调查,必将迎来一场网络反腐的新胜利。

  事实上,将反腐与情妇、艳照、性爱日记等刺激性字眼挂钩,已成为当前网络反腐的一大特点。这种吸引眼球的情色化处理方式,满足了围观者的猎奇心理和低级趣味,往往也比单纯的举报贪腐线索更能引起轰动。前两天,湖南衡阳县地税局副局长戴某群发短信,举报该县正县级干部王某时,同样也是以生活作风不正为噱头,才引起网友和媒体关注的。

  陷入情色化、八卦化的网络反腐,尤其是以个人隐私为切入点的网络反腐,很容易在网络狂欢中碰触到法律边界,甚至对一些无辜的人造成误伤。例如,衡阳市纪委的初步调查就显示,戴某对县级干部王某生活作风不正的指控不实;同样,此前网传广州市城建系统退休人员李芸卿拥有24套房产,很快也被纪委辟谣当事人只是一名普通工程师,且名下6套房产均是合法所得。质疑者迅速散场,当事人的隐私却遭到了不必要的曝光。

  尤其值得警醒的,有些网友仅凭一些牵强附会的联想,甚至是凭空生发的腐败猜想,就将一些无辜的人绑上舆论拷问台。他们一窝蜂地对网帖中的当事人展开人肉搜索,毫无节制地发布其个人信息,丝毫不担心这种行为可能造成的误伤,以及违法风险。他们还会振振有词地说,身正不怕影子斜,如果官员真没问题就完全不用担心网友拿着放大镜去围观。

  客观而言,网络反腐在当下发挥了重要作用,揪出了一些问题官员,也强化了公众对官员的监督,但是,网络反腐的自身局限和道德风险、违法风险同样值得警醒。在一个健康的社会中,网络本不应该是反腐肃贪的主要阵地,网友们也本不应该人人都摆出一副中纪委的架势,恰恰是常规反腐制度乏力,以及公众对制度反腐失去信任,网络反腐才会大行其道。从这一点来说,健全权力监督机制和问责机制,切实推进反腐制度化、常态化,才是正道。

本文由'张廖念巧'发布,不代表演示站立场,转载/删除联系作者,如需删除请-> 关于侵权处理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