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帮助

吴龙贵:我们需要一个“不拼爹”的理由

  02、03、06、09、11、27;04这组数字,马啸至今没有忘记。那是一年前,他离开北京时买8000元双色球的选号。那是第二场赌博。五年前,他和父亲赌自己能在北京安身立命,他输了。购买彩票像一次出老千,如果能中个头奖,他就能反败为赢,不用走父亲规定的道路。但是这一次他又输了。他只能像少年时一样,在父亲的护航下回到体制内当一名公务员,获得人们羡慕的一切。

  这是一组只有马啸一个人能够读懂的密码:2006年2月3日,来到北京;2011年9月27日,离开北京,5年时光有4年很快乐。在当北漂的5年中,马啸为梦想打拼,为未来而奋斗,从一个月薪二千多元的底层打工仔上升到为一名月薪万元的白领,这其中不乏各种青春励志的符号。然而因为事业受阻,无法完成与强势父亲的约定,他最终还是回到父亲早已设计好的生活轨迹里,过起了一杯茶、一份报纸的安稳日子。

  也许在马啸本人看来,自己是一个失败者和失意者。然而在许多网友看来,他恰恰是值得艳羡的对象。绝大多数人创业失败,往往意味着衣食无着、一无所有,而马啸创业失败的结果,却是在官员爸爸的帮助下轻松当上别人挤破头才能抢到的公务员,这是何等的幸福啊。

  我理解这其中所隐含着的对机会不公的强烈不满情绪,但不能不说,这样的评价对马啸而言是不公平的。谁也无法决定自己的出身,成为官二代并不是马啸的错,也没有人愿意过一种被安排的生活,对于一个立志当播音主持并自己创事业的年轻人来说,被迫按照父亲的意愿去从事自己并不喜欢的公务员职业,内心的苦闷和无奈其实是非常真实的。良好的物质生活、众人羡慕的目光,从来不是决定一个人内心幸福感的唯一标准。某种意义上说,马啸和我们大多数人一样,都是某种社会现实的牺牲品。

  报道中的一个情节让人印象极为深刻:2010年,马啸来北京的第四年,由于业绩良好,他获得了一次升职做主管的机会。如果能够抓住这个机会,马啸的人生或许将被改写。然而他最终还是失败了,职位最后给了副社长推荐的人,是上边的关系。马啸以极大的勇气放弃了拼爹的机会,但在不经意之间他又陷入了另一个拼爹的陷阱。这或许就是马啸虽然不甘于拼爹,但最后却不得不拼爹的答案所在:在一个拼爹无处不在的时代,你不拼爹别人会拼,你不想成为拼爹时代的受益者,就不得不当拼爹时代的受害者,没有第三种选择。于是,拼爹成为一种人性本能。

  或许是因为舆论的过度渲染和强化,在很多人的惯性思维里,官二代就是这样一个不堪的群体:他们开豪车泡美女,生性好逸恶劳,整日无所事。他们从来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对他人对社会规则的基本尊重。但事实并非如此。我相信这篇报道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公众对官二代的这种刻板并带有某种偏见的印象。譬如马啸,虽然在一个能量很大的父亲的庇护下,人生可谓一帆风顺,但他并没有因此而觉得自己高人一等,也没有养成一种特权意识,他心怀梦想并付诸于实践,试图完全以个人的努力摆脱父辈的安排,以证明自己存在的价值。尽管他失败了屈服了,但和每一个勤奋向上的年轻人一样,他应该获得我们的尊重和掌声。但从他的经历中,我们更应该反思的是:究竟怎样才能给马啸们一个不拼爹的理由?

本文由'水月昌勋'发布,不代表演示站立场,转载/删除联系作者,如需删除请-> 关于侵权处理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