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帮助

城市雕塑不应挑战大众审美底线

  城市雕塑,近年频频成为公众热议话题。前有郑州地标建筑“孝顺猪”被指“流氓猪”,最近几日,苏州张嘴吐舌的老子雕像又被网友挖出,因其形颇似“吊死鬼”,引来网友狂批。作为城市名片的城市雕塑究竟该以何种面貌出现愈发引人关注。

  这尊走红网络的老子雕像,据作者解释其实源自“刚柔之道”的典故。话说孔子请教老子何为“刚柔之道”时,这位先贤就伸出了舌头,说牙齿是硬的,所以很早就掉了,而舌头是软的所以至今还在。为雕塑注入文化,当然值得鼓掌。不过,雕塑的美感和内涵显然应该高度统一、相得益彰才对。如果对典故生搬硬套,粗暴地让老子伸出长舌,观者因为雕塑的丑陋外形避而远之,又怎能体会到作者的“良苦用心”。

  笔者认为,城市雕塑绝不只是一个摆设,应该提到城市文化象征的高度来打造。它应该与一座城市的历史积淀和特质等文化基因高度融合。譬如一看到《海的女儿》雕塑,我们会想到哥本哈根;看到自由女神像,就会想到纽约;看到《拓荒者》,就会想到深圳。这些雕塑,已经成为城市精神的象征和外延。

  此外,城市雕塑更是一种公共艺术和城市景观,它绝不应该挑战大众的审美底线。如果大多数老百姓都接受不了,显然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我们不否认在艺术鉴赏水平上,普通大众和艺术家还存在一定差距,但艺术家有没有糊弄公众?老百姓心里自有一杆秤。同样是老子雕塑,中国雕塑院院长吴为山的《天人合一老子》,刚刚在已有122年历史的国际美术展上夺得金奖,老子面部表情和善神秘,中空造型内壁刻满篆书寓意“虚怀若谷”,既有美的视觉震撼,又有强烈的文化穿透力,让人过目难忘。

  如何让城市雕塑真正成为一座城市的风景,城市规划和设计者还应有更多的思考。

本文由'小君洁吖'发布,不代表演示站立场,转载/删除联系作者,如需删除请-> 关于侵权处理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