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帮助

给群众办好事为什么反遭群众置疑 ?

  苍南新区规划

  近日网友@搏击人生wxd发微博称,浙江省苍南县城新区投入500多万元,在新区人民大道等路段新建37座现代化公交站亭,预计8月份投入使用。该微博被网友转发并质疑:一个钢框架结构公交站亭要花14万元左右,有这么贵吗?是否有暗箱操作?对此,发布消息的博主、同时也是该县新区工程建设指挥部指挥的吴锡雕说:该项目经过了立项、设计概算、施工图设计、招投标等一系列程序,操作非常规范,不存在暗箱操作。

  看得出来,吴锡雕本来是把这件事当作报喜来发布的,没想到却引来了造价的置疑。实话说,37座现代化公交站亭是民生工程,群众应该高兴。但是物质层面的好事,似乎并没有被群众所看重,人们看重的,却反而是好事背后的社会问题,这就不能不引发人们的深度思考。

  不难理解,群众关注的重心在造价上,从根本上说是对权力透明的不放心,是自己的纳税会不会通过运作之手,变相装入个人腰包。事实上,这样的可能不仅在理论上存在,而且操作起来也未必需要太大技术含量。仔细分析,我认为群众的焦虑点主要有两个:

  一是是否值得建这么高级的站亭。14万元建一座公交站亭,是否符合苍南的县情?是否需要从这个项目中省出一些钱,支持更需要雪中送炭的人和事?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越是档次高的公共设备,越是需要市民文明素养的支撑,否则后续管理的投入会很大,效果也未必好。如果对此完全忽略,花大钱建起的站亭,有可能很快破败,变得连低档实惠的站亭都不如。

  二是所谓的一系列程序是否真能堵住利益输送。14万建一座公交站亭,很难不让人产生是否又在给哪个老板送钱的联想。说到立项、招投标等程序,以当前把程序玩弄于股掌的社会现实,群众最关心的,其实根本不是你走没走程序,而是你的程序是否经得起晒。比如,如果说立项是站亭建设的程序之一,那立项本身是否也要有合情、合理、合法的民主化程序要走?正是因为缺了这道程序的程序,14万元建一座站亭的公共投入,才在公众未必理解、支持的情况下出台,立项本身的程序意义还有多大呢?当然,这还仅仅是举例,设计概算、招投标等哪一道程序,又不存在程序设置缺少监督的情况呢?

  政府觉得为群众办了好事,却反而引来群众的置疑,因而好事也给人带不来好心情。这种现象,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官场价值观与群众价值观的落差矛盾。

  实事求是地说,因为角度不同,两种价值观完全统一不太可能。但是在高度靠拢中形成基本共识,却是有可能的。近年来,中央高层一再强调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第一句话强调的是政府工作着眼点、立足点问题,第二句话的核心内涵,我以为主要应体现在决策民主化上。通过决策民主化,让群众中的明白人监督自己,让群众中的高人帮助自己。利用来自群众的监督和帮助,解决为官者只靠自我监督不足以实现廉洁、只靠自身能力不足以应对复杂政务的难题。

本文由'矢泽泰和'发布,不代表演示站立场,转载/删除联系作者,如需删除请-> 关于侵权处理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