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帮助

茶东坑鱼子灯一

  在泰宁城区每年元宵夜晚的灯火中,茶东坑的鱼灯最让人赏心悦目,因而倍受人们的青睐。 距县城仅二十华里的茶东坑村,座落在四面环山,风光秀丽的小盆地之中。现在全村一百二十多户,四百九十多个人口,居住高度集中,全部姓邹,属宋进士邹位博支下第三世三九公原为始祖的一个兴旺家族。这个村到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发迹历史。凡来过此地的人们,无不为村之青山绿水人之热情好客而感叹不已,赞曰:“这是一块极为难得、具有得天独厚优势的风水宝地。” 这个村地势较高,山多岭大,世世代代以种田为业,人们劳作很不轻松。他们辛辛苦苦劳动一年,为了消除劳作疲惫,庆贺当年的丰收,祈祷来年的吉祥,每年的正月总要用上几天时间开展以自发组织,自己制作,自行排练,自我欣赏的群众性的玩灯活动。这项具有很强娱乐性的民间鱼灯活动,始自清朝道光年间,因为群众已把它视为揽胜纳祥的传统习俗,故生命力很强,到今已有一百八十多年的历史,久盛不衰,远近闻名。 茶东坑的鱼灯不象其它灯种一旦做成可用上几年,而是一年一换,逐年提高,不断创新。因此,有着很高的工艺水平和欣赏价值。做一盏鱼灯虽然并不很复杂,但工艺要求都十分讲究而精细。 首先是用上等竹子材料做鱼灯模型,鱼头和鱼尾至关重要,为单独制作,此材料要削得细腻而光滑,使之做成之后拼起来有着很强的灵活性和真实性。两片面鳃要精心制作,其框架弯曲度全靠制作人的灵性和手感来掌握,以做成匀称准确的头尾模样。 其儿,是鱼鳞剪花,这是一项很细致的工艺,极讲究分寸和平直。鳞花材料是采用很薄而光滑的红纸,在红纸上裁剪鳞花是用锋利的剪刀来操作,鳞花既不能剪太祖也不能剪太细,其粗细要与模架大小相吻合,即与整条鱼的大小成恰当的比例。 第三,是粘贴鳞花,这道工序要特别细心,操作顺序是:先在做好的骨架模型表面粘上浆糊,然后贴上一层易透光且很薄的棉纱白纸作衬底;接着在白纸上面贴上已剪好的鳞花纸片,贴花时要用两手将鲜花纸片拉紧,但要控制好力的适度,以免把鳞花拉断,眼看拉出了明显的鳞花才能贴上,这样一片片鳞花就自然而然地显露出来,让人对鱼鳞产生一种直观和立体的感觉。 第四,是点眼,描鳃和画翅,这项工序要有一定的美术工艺基础,一般是由艺高手巧的做灯师傅统一掌握,用红、兰、黑三种浓淡不同的颜色描绘而成。 第五,是装灯照明,鱼灯是在夜晚这个特定的时间里活动,之所以称其为“鱼灯”,顾名思义就是鱼和灯的结合。这两者是互为作用,相辅相成。灯是装在鱼腹之中,夜间借助灯光的作用,将鱼的外形特征和活动情景衬托出来,即前面讲到的让人产生直观和立体的感觉。灯的制作很简单,是在一个杯子里盛上白米饭和茶油,再放一块古代使用的中间有个洞的铜钱片,洞中穿插一根白带子做灯芯。由于燃料是采用真茶油,故灯一点燃就会散发出一股股香味来,这种照明灯也叫“茶油灯”。最后是上根手提的竹子把柄,这样一盏鱼灯就全部完成。准确地讲,茶东坑的鱼子灯是“鲤鱼灯”,人们还称“吉祥灯”。

本文由'芷琪来了'发布,不代表演示站立场,转载/删除联系作者,如需删除请-> 关于侵权处理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