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帮助

石壁风俗二

  石壁风俗从哪些方面保留了中原古代的遗风呢? 1、从婚庆上。婚姻是人类繁衍生息的基础,是人生的最大美事,自古有“同姓不婚”的条规。石壁婚姻基本保持中原古风,主要形式有聘娶婚、招赘婚,童养媳、等郎妹、姑换嫂、纳亲、冥婚等。解放后,随着妇女地位的提高,纳妾和冥婚已经革除。石壁婚姻,大体遵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在漫长的封建时代大多是包办婚烟。婚俗的礼仪也再现中原古风的繁文缛礼,主要有:开生日、送果子、送日子和归亲。结婚后三朝回门、五朝下厨、六朝洗手、满月送藤盘等,延续至一个月,喜庆高潮才悄然消失。石壁闹新婚还有一个奇特习俗,即新婚夫妇洞房花烛夜,经过“闹房”之后,洞房四周、门外窗口还簇拥着一些人偷听偷看的习俗,甚至有人悄然躲进新房偷走新娘的绣花鞋,待第二天归还原主,新娘得陪一桌酒席,预示吉祥之意。 由于几百年间,石壁人口量外迁,各姓系民大多离开石壁,只留下张姓在石壁定居,成为石壁主要姓氏,经过数百年繁衍,人口逐渐增多,“同姓不婚”却囿限了子孙的发展。他们无法向更远的外姓人氏联姻,婚姻终成了张姓先祖的一大难题。经过先祖的反复商榷,至闽张氏第十七世祖终于下定决心,修改族谱中“同姓不婚”的章程,冲破那座牢固的藩篱,以村中大道为界,分为上市下市,东西各立家庙,各族族谱,从十八世祖始,宗支五服之外,上下市张姓子女可以通婚,彻底结束了“同姓不婚”的历史。这是石壁先祖面对现实,勇于改革的一大举措,解决了长期困扰石壁先民的一大难题。 2、从丧葬礼仪上。死亡是人生最后的归宿,同婚姻一样是人生之大事。甚至丧葬礼仪,比生礼更为隆重气派。对于繁缛的丧礼,人们虽强烈反感,却不敢越矩,世世代代都严格承继,从不越雷池。至今依然根深蒂固的难以革除。丧葬最主要是重寿考,即上了60岁以上的老人死亡,称“白孝”,以肃穆庄重的礼仪,以示儿女的孝心。丧葬礼仪主要有报丧、落棺、出送等。事后还要做七、守孝、做周年、造坟、祭祀,尤其讲究造坟,坟地选择中十分重视风水。坟墓的营建大体如客家民居相似,让死者在九泉之下有安身之所,不致荼毒,表达了客家人对先祖的无限崇敬。 3、从节日习俗上。石壁人保持继承着传统节日的特点和习俗,如春节、元宵、端午、中秋、重阳等节日,和全国许多地区的习俗大体相一致,仅仅是些微的差异,显示着自身独特的特点。石壁人还有自己的节日称“七月半”。那是超度孤魂野鬼,进行打醮度孤活动的节日,给死去的亲人烧纸钱、插路香,类似闽南的普渡。石壁人年初七(正月初七)要吃七种羹当早餐。即选用芹菜、葱、韭菜、肉、鱼、米果等,与饭汤合煮成羹。意谓吃下了七种羹能勤快、聪明、长久、有余、富裕、团圆,充分表达人们对新生活的企望。有一首歌谣很能表达七种羹的韵味,即“吃了七种羹,开始做零星”。敬告人们,过完了春节,不能再在家休闲,需要勤劳耕作了。每一个节日,对客家人都是一种鼓舞、愉悦、吉祥、喜庆,都是对生活充满新的企求,都是用自己独特的情感和方式,表示着独特的寄托的企愿。 4、崇拜神明。宗教信仰习俗,对石壁村民影响至深。石壁村民的崇拜,主要是崇拜风水、崇拜祖宗、崇拜神明。 风水,不仅是石壁人,也是客家人寻求兴旺的寄托。如迁居之时对村落的选择,死者择风水宝地安葬,造屋建房地址的择定,无不遵循风水。对于风水宝地不惜重金购买,甚至演绎了村坊、姓氏、房族之间长期不懈的争斗,乃至付出生命的代价。 石壁人崇拜祖先,充满浓郁的宗教色彩。崇拜祖先和崇拜神明溶为一体,紧密结合,采用不同方式,利用各渠道,搞好族内睦邻关系、团结族众,充分利用祖先家训教育子孙。其实训大抵了自儒家体系,不独是封建时代对族众的行为规范有积极意义,就是进行精神文明的当今亦有现实意义。如许多祖先家训演化为村规民约,具有很强的约束力,成为村民的行为规范,建树社会新风,促进安定团结。

本文由'晏朝旭'发布,不代表演示站立场,转载/删除联系作者,如需删除请-> 关于侵权处理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