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帮助

吉安民俗节庆活动道情

  道情,俗名 “打绷绷”,流传于吉安、吉水、永丰、峡江、安福、泰和等地。

  道情原出于道教在宫观里所唱的“经韵”,后来吸收词牌或曲牌,演变成为“新经韵”,又称“道情”。民间艺人演唱的道情,始于宋代,兴于清朝。艺人多出自“圣恩堂”,他们左手抱渔鼓,右手掌击鼓面,敲打时,发出“彭彭”响声,沿门乞讨,唱一些宣扬“忠孝节义”的曲子。后来有艺人根据传奇故事、民间故事编唱一些长篇曲目,可以登堂入室,连篇坐唱。

  道情为1人或2人演唱,2人或多人帮腔,有说有唱,以唱为主。唱词多以方言押韵,土话道白,有时稍带官腔官韵。演唱形式,一种用渔鼓伴奏,一种用二胡伴奏。用渔鼓伴奏时,根据唱词感情的需要,可以击出各种不同的节奏。用二胡伴奏时,除过门和托腔外,还充分利用二胡换把、滑音和泛音的特点,形象地表现人的对话,如“唔”、“啊”等和开门声如“叽呀”、锣鼓声“咚咚匡”等各种声音效果。

  吉安道情的曲调结构有:引子(过门)、曲头(八句开头语)、叙板(既说又唱,七字一句,四句一归宿,亦可有长短句)、快板、尾子(结束段)。总体特色是:说唱为主,表演为辅,叙表见长,代言为辅;一人多角,以少胜多;自奏自唱,形式简便。演唱时,但问渔鼓彭彭,琴声柔扬,别有一番情趣。

本文由'水凡小姐姐'发布,不代表演示站立场,转载/删除联系作者,如需删除请-> 关于侵权处理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