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地阔天边,苍茫万顷连
荆江是长江自中国湖北省枝城市到湖南省城陵矶段的别称。长约430公里,因属于古代的荆江而得名。有上荆江和下荆江之分。上荆江(枝城—藕池口),河道比较稳定;下荆江(藕池口—城陵矶),河道蜿蜒曲折,素有“九曲回肠”之称。荆江北岸是江汉平原,南岸是洞庭湖平原,地势低洼,由于荆江河道弯曲,洪水宣泄不畅,故极易溃堤成灾,有“万里长江,险在荆江”之说。为了抗御洪水,历代在荆江北岸修筑有大堤。荆江大堤始建于东晋永和元年(345年),由荆州刺史桓温陈遵主持修筑,当时名金堤。五代后梁开平年间(907~911年)在东晋金堤的下游修筑江陵寸金堤;北宋时荆州太守郑獬主持筑沙市堤;南宋又修黄潭堤,并加筑寸金堤。经两宋的扩建和培修,荆江大堤已初具雏形。50年代始对荆江进行整治,加固荆江大堤,使其抗御洪水的能力有所增强。荆江沿途景观有明朝古建筑万寿宝塔,清乾隆、咸丰年间所置镇水铁牛多尊、1952年修建的荆江分洪工程纪念碑亭等。长江出三峡,在宜昌进入中游后,穿过夹江对峙的虎牙山、荆门山河谷,突然变得开阔起来,两岸不再是“猿声啼不住”了,而是进入“楚地阔天边,苍茫万顷连”的大平原。由于长江进入平原后流经古荆州地区,所以,这段河道通称荆江。荆江从湖北枝城到湖南洞庭湖的出口城陵矾,全长423公里。其中又以藕池口为界,分为上荆江和下荆江。下荆江是典型的婉蜒性河道,全长240公里的堤岸其实只有80公里的直线距离,江水在这里绕了16个大弯,所以,这里有了“九曲回肠”的说法。荆江南岸是洞庭湖平原,北岸是江汉平原,地势都很低,特别是北岸的江汉平原。
本文由'靖若南'发布,不代表演示站立场,转载/删除联系作者,如需删除请-> 关于侵权处理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