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帮助

中国民间传统节日

  1、春节

  农历正月初一,古代称元日,又称正旦、元旦、元正、岁朝、年朝等。《尚书大传》又称正旦为岁只朝、月三朝、日之朝,故又称。

  自从公历纪年为主后,俗将公历一月一日称为元旦。农历正月初一便不宜再称元旦,以免混淆。因正月初一离立春节很近,故称为春节。元日为一年之始,故官方民间,皆以为大节日。宋《野客丛书》云:国家官私以冬至、元正、寒食三大节为大节日,七日假。

  春节是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一般从农历腊月最后一天起至正月初五。除夕晚餐最为丰盛,煮猪头猪尾、公鸡、鱼,吃葱、蒜、大杂菜,米中掺谷,以熟食祭天地、灶君、祖宗,举家欢聚,尽情吃喝。晚上,人人将脚洗干净,年长者给年幼者“压岁钱”,数角至数十百元不等。年轻人守岁到深夜,零点钟声敲过,竞相燃放烟花爆竹,辞旧迎新。大年初一,早起抢头水,在井边燃香一柱,寓有好兆头。赶早贴春联,放鞭炮,穿新衣。起床时不催喊,在堂中撒零钱,任由孩子们早起而拾。不动菜刀,不扫地,开大门时要念“财门大打开,金银财宝滚进来”。早点吃蒸糕、米花,中饭吃汤圆或饺子,饭后皆出门玩耍。不少村寨耍龙耍狮子、唱花灯。

  苗族春节期间,初一至初五“踩花山”,举行隆重文娱活动,称主办人为“尤厚道”。有的过年时用糯米饭喂牛,牛角上贴红纸,拉到井边给牛“照镜子”。正月初二、初四、初六这三天要杀猪祭“门主”,或称祭“火龙猪”,祭时外人和妇女不得参加,汉族人不得偷看。认为祭过“门主”才能得到祖先庇佑,来年才能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另外,正月或二、三月全村寨在山坡上祭“火星”,以祈求寨内不发生火灾。

本文由'疏亥'发布,不代表演示站立场,转载/删除联系作者,如需删除请-> 关于侵权处理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