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戏
侗戏相传在一百多年前,由侗族歌师吴文彩创制而成,他在侗族长篇说唱叙事歌的基础上,以汉族传书《二度梅》为蓝本,编出了第一部侗戏《梅良玉》。
侗戏是受汉族戏曲的启发而产生的,并在其发展过程中接受了一些如桂戏、祁阳戏、贵州花灯戏等地方戏的影响。
主要伴奏乐器有二胡、牛腿琴、琵琶等。传统剧目约有五十种以上,如《梅良玉》、《毛洪玉英》、《刘知远》、《江女万良》、《珠郎娘妹》等。
本文由'碧桃奇玮'发布,不代表演示站立场,转载/删除联系作者,如需删除请-> 关于侵权处理说明。
相关推荐
-
有“五味”特点的皇家庙会---宫市
模拟,琵琶,北宫,连续,宫市就是颐和园后身的苏州街买卖一条街,因此也叫宫市一条街。如今每逢春节都增加五天庙会。宫市买卖街长数百米,两岸御店皇庄近百家,它是乾隆皇帝为母寿为后宫佳丽、中宫彩女们营建的一条园内宫市。一为给太后宫妃们解闷儿,二为人为地点缀一下太平盛世,模拟民间百姓柴米之情。宫市买卖街建于乾隆五十年。那时平民百姓禁进。如今不仅开放且逢年举办庙会已有连续数届。宫市庙会特点有五味。一是宫市庙会的“皇味儿”。庙会期间整街除张灯结彩、锣...
2023-05-07 18:00:27 -
侗族概况
系统,融水,通道,新晃,民族概况我国的侗族分布在贵州省的黎平、从江、榕江、天柱、锦屏、三穗、镇远、剑河、玉屏,湖南省的新晃、靖县、通道,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三江、龙胜、融水等县。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侗族人口数为2960293。使用侗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分南、北部两个方言。原无文字,沿用汉文,1958年设立了拉丁字母形式的侗文方案。秦、汉时期,在今广东、广西一带聚居着许多部落,统称之为“骆越”(“百越”的一支)。...
2023-05-07 15:58:58 -
扬州清音
移植,鸳鸯,琵琶,梧桐,扬州清音是清代乾隆年间以来流行于扬州城乡的民间器乐形式,它使用的乐器以双笛为主,配以二胡、四胡、琵琶、三弦、萧管、云锣、檀板、小鼓以及小盒、酒杯等,合奏各种曲牌,故常称为小牌子。若夹以锣鼓,则称为大牌子。清音通常在传统节日。民间红白喜事时演奏,其传统曲牌有花信风、双鸳鸯、雨夹雪、风摆荷叶、雨打梧桐、梅花三弄、八板等,又有从扬州清曲移植的九连环、八段景、剪靛花、满江红诸曲调。...
2023-05-07 15:19:16 -
王昭君与桃花鱼的美丽传说
青山,维护,琵琶,秀水,提起“昭君出塞”,大家都知道说的是汉代王昭君远嫁匈奴和亲的事。王昭君,名培,字昭君。南郡姊归(今湖北姊归)人。晋避司马昭讳,改称为明帝或明妃。竟宁元年(公元前33年),匈奴呼韩邪单于入朝求和亲,她以入宫数岁,不得见帝,自请嫁匈奴。入匈奴后,被称为宁胡门氏(皇后)。后呼韩邪死,成帝又命她“从胡俗”,改嫁复株累单于(呼韩邪大闹氏长子)。在她影响下,其子女及周围的人都努力维护与汉的通好关系,以致“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
2023-05-07 15:05:51 -
扬州弹词
下河,琵琶,双金,弹词,扬州弹词原名扬州弦词,是用扬州方言说唱的一种曲艺形式,流行于扬州、镇江、南京及里下河一带。扬州弹词和扬州评话同出一流,弹词约始于明末清初,早期一人说唱,自弹三弦伴奏,故名弦词。在清初,评话艺人往往兼工弦同,乾、嘉以后才逐渐分开,清代中叶盛行期间,发展为双档演出,称为“对白弦词”,增添了琵琶伴奏,特点是说多唱少,唱词只有叙述性的表唱。扬州弹同的传统书目,已记录的有《珍珠塔》《双金锭》《倭袍记》《玉蜻蜒》《落金扇》《...
2023-05-07 13:35:58 -
江南丝竹
江南,琵琶,四合,流行,江南丝竹是流行于江苏南部、浙江西部、上海地区的丝竹音乐的统称。因乐队主要由二胡、扬琴、琵琶、三弦、秦琴、笛、箫等丝竹类乐器组成,故名。在这些地区的城市和农村都很流行丝竹乐,但风格完全不同。城市丝竹乐风格典雅华丽,加花较多,流传很广;而农村则常用锣鼓,气氛热烈,风格简朴。古乐溯源在清咸丰庚申年(1860)《秘传鞠氏琵琶谱》的手抄本中已载有《四合》一曲(据说此版本问世时间还要往上推溯很多年)。据研究,《四合》这一套曲...
2023-05-07 10:32:11 -
侗族丧葬习俗
三角形,硬币,装入,水井,烧落气钱。无论男女断气后,先烧纸钱,用白纸制成一个三角形的袋子,将纸钱灰装入袋内,分男左女右放在死者腰部,称落地钱。洗脸、剃头、换衣。男性剃头,女性梳头,由一主一客拿一瓜瓢到水井去丢几分硬币买水为死者洗脸、剃头,表明死者百年归阴死得干干净净。为死者煮倒头饭。杀鸡取心肝,煮一碗糯米饭,将心肝煮熟放在饭上,分男左女右放置在死者头部,叫做倒头饭。放铁炮。死者梳洗完毕,放铁炮三响,一是告知寨邻,二是告慰西天佛亡者升天。...
2023-05-07 10:02:21 -
苏剧
典雅,琵琶,昆曲,脚本,苏剧是苏州地方戏,前身是一种戏曲清唱体的曲艺—苏州滩簧,简称苏滩。原名“对白南词”,南词是发源和盛行于苏州的一种声腔。始于明代中叶,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据《清稗类钞·音乐》载:“滩簧者,以弹唱为营业之一种也。集同业五六人或六七人,分生、旦、净、丑角色,唯不化妆,素衣围坐一席,用弦子、琵琶、胡琴、板鼓。所唱戏文,唯另编七字句,每本五六出,间以谐谑。”所以,滩簧是一种所唱内容不拘一格,唱腔也不严格要求像昆曲那样...
2023-05-07 09:45:28 -
侗族婚俗
穿山,等待,中意,暂停,“踩脚后跟”是贵州东南一带侗族青年交往的一种活动。侗族小伙子若是看上了哪位姑娘,他就会在赶场的时候,悄悄地跟在对方身后,故意踩一下对方的脚后跟。对方被踩了,回过头来觉得这个小伙子自己中意,便会跟着对方走,一直走出场外,两人悄悄细谈。如果自己不中意,就假装不知道,不去理睬。踩的人发现对方不跟出来,也就作罢,再进场另觅对象。在我国侗族部分地区有“夜娶”、“夜嫁”的习惯。娶亲一般都是深夜。男家三十多人的迎亲队伍,除吹鼓...
2023-05-07 09:03:12 -
汉剧
三类,琵琶,音乐,世纪,汉剧旧称楚调、汉调,又名楚腔、楚曲,初步形成于清代康乾年间,至嘉道年间走向进一步成熟,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它流行于湖北,远及湘、豫、川、陕、粤、皖、赣、黔、晋等省的部分地区。汉剧声腔以西皮、二簧为主,首创皮簧合流,丰富完善了板腔体音乐的表现功能。其曲牌有四百余首,包括唢呐、笛子、丝弦三类。伴奏乐器有胡琴、二胡、月琴、三弦、笛子、琵琶、唢呐、锣、钹等,并夹用马锣的“川打”,形成了一定的特色。汉剧剧目丰富,号称八...
2023-05-07 06:4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