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塘民间雕刻艺术
龙塘镇的民间雕刻艺术,起源于陶瓷业的泥塑,延伸到石雕、木雕。据传龙塘陶瓷泥塑早在900年前的宋代已开始出现,从元代开始就有石雕、木雕。龙塘陶瓷再次兴盛于解放后。
1958年国营龙塘陶瓷厂成立,1959年11名龙塘工匠石雕赴京参加了人民大会堂等大型建筑的建设。1995年,国家文化部授予龙塘“民间雕刻艺术之乡”称号。目前68个自然村中,从事雕刻、泥塑等艺术的就有42个村。但发展的同时受到生产工艺更新不快,市场供求面狭小,后继乏人等条件制约。今年3月列入海口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溯源
民间相传最早出现于900年前
这是南渡江下游西岸的一角。千年不息的江水流经龙塘小镇,水乡的风物一下子就有了许多灵动的色彩。不经意间,路旁的菠萝蜜树飘过一缕清香,历史上火山喷发而出的玄武岩、石砾土,则在村落以外的空旷田间,安静地述说着昨日的辉煌……
“百家鳞萃陶成众,两地鸠居塑制忙。今日旋人同卒业,东西烟绕树微茫。”这是前人对龙塘陶器制造业鼎盛时期的精彩写照。对龙塘民间雕刻颇有研究的原琼山市文体局局长黄培平告诉小编,民间相传龙塘陶瓷泥塑早在900年前的宋朝就已开始出现,现见于文字记载的有龙塘镇文彩村的一块禁碑,刻于1784年,上面记有窑民劳作之艰难。龙塘从元代开始就有石雕、木雕,到了明代工艺已发展到较高水平。后又吸收了北方的一些雕塑优良传统,许多优秀艺人的作品艺术价值极高。生于1892年的吴坤桃曾在生命结束之前,呕心沥血用整整6年时间刻成了传世之作一块屏雕。这块屏雕高73厘米,宽44厘米,厚7.5厘米,屏面上13个人物各具神采,而几对梅花鹿、鸳鸯、仙鹤则栩栩如生,更奇特的是屏面上的城门竟悬挂一盏“洋灯”,不用通电而四时觉得灯火摇,有人出几十万元,其后人也不卖。
龙塘陶瓷再次兴盛于解放后。1958年国营龙塘陶瓷厂成立,兴盛时瓷厂占地面积达200亩,职工达300人左右。1959年3月,11名龙塘雕刻匠人赴京,参加了人民大会堂、民族饭店、文化宫等大型建筑的建设。小编在永昌村见到了他们中目前惟一健在的冼必群老人,80多岁的他告诉小编那令他这一生都感到激动的时刻,工程结束时他们受到了北京十大工程办公室的表彰。因为龙塘雕刻艺术的成就,1995年,国家文化部授予龙塘“民间雕刻艺术之乡”称号。
本文由'董硕'发布,不代表演示站立场,转载/删除联系作者,如需删除请-> 关于侵权处理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