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帮助

萍乡民俗文化

  萍乡民俗文化绚丽,采茶俚调、民间灯彩、古朴漆画繁衍流传,历久弥新。渊源于楚巫的傩文化"三宝俱全"(傩面、傩舞、傩庙),被称作"艺术的活化石"。在民间的群众艺术活动品种多、活动多,代代相传。至今仍保存下来并在民间流传的尚有30余种:春锣、渔鼓、花锣鼓、茶灯、牛灯、渔仔灯、围鼓、风筝舞、莲花闹、扑蝶舞、泥塑、瓷雕、盆景、彩扎、竹编及民间绘画(农民画、磨漆画、剪纸、烙花、微雕、根雕)等。特择要简述1种。春锣-最具有萍乡特色的。春锣起源于清末,兴于民间,流行萍乡及宜春、万载、浏阳、醴陵、等周边县(市)。艺人用红绸系一面直径为15公分的小鼓,鼓边挂一面直径比鼓大2-3公分的小锣。击鼓敲锣做过门,春节时走门串户向人报春。唱词多为每句7字,两句韵,语言为地道的萍乡方言,通俗情切。曲目均为短篇,多为见赞(看见什么赞什么)。建国后,唱词的内容扩展到时事、故事,计划生育、新人新事等,篇幅扩大到中篇,形式上也加上了二胡等乐器伴奏,更为优美,很受群众喜爱,成为各种文艺晚会演出的重要节目之一。新曲目《敬酒歌》、《千年春来万年丝》、《见赞》、《巧媳妇撮合老鸳鸯》、《喜盈门》等录制成光盘,发行5万余张,风行一时,能唤起海内外萍乡籍同胞的思乡激情,是港、澳、台及海内外萍乡籍同胞欢迎的礼品。

本文由'道千凡'发布,不代表演示站立场,转载/删除联系作者,如需删除请-> 关于侵权处理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