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文成 民族音乐家
吕文成
吕文成,著名民族音乐家,是广东音乐卓有成就的作曲家和演奏家,他创作的《步步高》、《平湖秋月》、《蕉石鸣琴》、《醒狮》等一大批优秀乐曲至今仍旋律飞扬。他的创作,结构严谨,曲调清新,旋律优美流畅,委婉动听,节奏生动活泼,热情奔放,富有鲜明的个性和风格。
中国音乐本身有一种特征,40年前的吕文成曾在一篇文章中这样说,就是旋律纯朴,它单纯得像一位纯洁无邪的乡村小女孩的小心灵。它给欣赏者一种清丽和优美的感觉,这是中国传统艺术特征,我们应保护它并把它传给下一代去吕文成的作品至今不衰,正好作为这句话的印证。1898年3月24日,吕文成诞生在广东香山县(今中山市)郊区的南下乡。据说他本姓杨,过继给吕姓人家后改的姓,他一个亲弟弟一直是姓杨的。当时上海洋场百里,大批广东人都上那儿去闯世界。1901年,吕文成刚3岁,养父就把他带到黄浦江畔,在四川路街口摆个银匠摊度日。由于家贫,他直到10岁才进上海广肇义学就读。清末民初的上海,音乐活动频繁,不少广东人也带去了家乡的音乐。吕文成既从操家乡粤语的父辈及旅沪同乡处接受岭南文化尤其是粤乐的熏陶,也在这个大商埠领受东渐的西方音乐的浸淫,当然更直接受江南丝竹文化的耳濡目染。有一位老人记得,吕文成11岁时拉二胡已很不错,后来到上海的乐社去学习和参加演奏,几种不同地域的旋律不断地在他脑子里交合和梳理,形成他创作的动力。据考证,粤乐从明万历年间开始萌芽,到清光绪时才成型。它自中原古乐(包括江南小曲调)传入珠三角后,与本地民间歌谣、粤剧过门小曲相融合,成为独特乐种。进入20世纪的20年代,粤乐进入广泛传播期。那时,进过龙凤饼店与冶金银首饰摊当学徒的吕文成,心无旁骛,终日沉醉在丝竹琴弦间。后来向留美返沪的造船工程师、小提琴演奏家和制作家司徒梦岩学习小提琴和西洋乐理;并与后来成为粤乐名家的尹自重(1908年-1985年)以及何大傻、杨汝城(吕的弟弟)等常聚一起弹唱、研习粤曲。此外,他还到上海几个音乐社团如上海中华音乐会、上海俭德储蓄会及上海精武体育会(音乐部)去演奏,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而最拿手的好戏就是扬琴与二胡。打扬琴时,他能自弹自唱。那个时期兴男唱女声,如梅兰芳等,吕文成唱的也是女角的子喉,他吸收了京剧的二簧西皮的拖腔,使唱腔给人耳目一新之感。当年的报纸名记者黎紫君这样写道:二十年代他(吕文成)在上海音乐社个人表演扬琴独奏《梅花三弄》、《小桃红》两阕,听众们的感受如痴如醉,为广东人在异地吐气扬眉,尤其对广东音乐的演奏佳妙得到知音人士优良评价,至今传诵不衰除以扬琴独奏《柳娘三醉》之外,都以异军突起姿态。二胡独奏《双声恨》、《昭君怨》一曲将终,掌声响彻全场。更可喜的是,吕文成的时代已开始有唱片。于是,他把自弹自唱的作品大量录制,他设计的新腔给粤剧清唱打开一条新路,也给人们一种开创新风的启示。社会上竞相仿效,使二三十年代的上海、香港、广州相继出现粤乐的创作热潮,从而摆脱了学舌于师承的旧路。
本文由'闵梦兰'发布,不代表演示站立场,转载/删除联系作者,如需删除请-> 关于侵权处理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