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帮助

山东汉墓壁画还原孔子老子真容

  汉代是中国传统绘画艺术语言和样式形成及发展的重要时期,在中国绘画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历史地位。在齐鲁大地和东北黑土上都曾挖掘出许多汉代存留下来的墓室壁画,由山东省博物馆收藏的东平汉代墓室壁画就是其中的代表,壁画上“孔子见老子”的故事向世人还原了2000多年前孔子的真实相貌。

  门楣画武士用来辟邪

  2007年10月,山东省东平县城区内商城建筑工地在施工过程中发现汉代壁画墓。在清理过程中共发掘汉代墓葬18座,其中包括一些较为丰富的陶器、铜器和铁器等。

  这处墓地是一处家族墓地,时代约为西汉末年到东汉早期,在多座墓葬中,石椁和砖砌券顶墓并存。依据山东地区汉墓的特点,石椁墓是典型的西汉墓样式,砖砌券顶和多室墓又是东汉墓葬的特色,但是还没有发现东汉晚期结构复杂的多室墓,因此墓葬的时代应为东汉早期。

  孔子见老子壁画惊现汉墓孔子到底长什么模样?两千多年来世人一直没有定论。但在山东东平县出土的汉代墓室中却发现了目前最早的孔子壁画像,孔子研究专家认为,这幅布衣打扮的孔子像表明,在当时的老百姓心目中,孔子就是一位普通布衣学者。

   山东省东平县发现的这幅孔子壁画是目前山东唯一一幅保存完好的孔子问礼故事绘画图,孔子面部的胡须清晰,皱纹满额,鼻翼高挺,颈后凸瘤,形象写实。这幅 存世两千年左右的孔子画像,为研究这位古代先贤圣人的实际形象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这座汉代壁画墓壁画内容较为丰富,既有历史故事,又有礼俗记载,还有 民间娱乐场面。尤其是孔子见老子问礼的故事,虽然在汉代画像石中常见,但在汉代壁画墓中却基本不见。

   关于孔子的形象,一般认为较为丑陋,后世根据历史记载概括为:唇露齿,眼露睛,鼻露孔,耳露窿,奇丑无比。此处孔子绘画像与历史记载较为相符,亦是容貌 较丑,为一老者形象。虽然容颜不佳,似乎也可透露出他“眉有十二彩,目有二十四理,立如凤峙,坐如龙墩……身长九尺六寸,腰六十围”以及“温而厉,威而不 猛,恭而安”的圣人形象。

   “孔子见老子”问礼故事,亦分为两幅。先是孔子、老子二人相对,老子略显瘦小,身稍外侧,右手抬至胸部,左手微曲置于胯部,微微侧首看向孔子,似有拒绝 之意。孔子身材则显魁梧肥胖,身体前倾,双手拢于胸前,首微扬,面向老子躬身作谦虚问礼状。第二幅则是二人互相拱手相对状,犹如尽兴交谈。

  汉画画风朴拙线条粗犷

  从汉墓壁画的人物来分析,可以看出汉画的一些共同特点。汉画的内容主要是三大类:一类是神话传说、阴阳五行、日月星辰等,是神化的自然界,也是人所向往的神仙世界。

  另一类内容是表现远古到春秋战国及秦汉的历史故事,这与汉代经学盛行,儒家主张通过历史进行惩恶扬善的道德观念有关。

  第三类是表现贵族世俗生活的内容,主要是墓主生前的事迹,表现的场面则多数是宴乐、百戏胞包、狩猎、车马出行这些日常起居的情景。

   由于汉代人民对自然界和人生的认识尚处于极其幼稚而又世俗的阶段,因此汉画的艺术风格也是朴拙而稚气天真的。画面上人神杂处,百物交错,充满活力,虽然 显得粗重笨拙,不像后代那样懂得含蓄和以虚为实的手法,构图总是塞得满满的,不讲远近,不留空白,铺天盖地而来,但五彩缤纷、琳琅满目,表现出开阔的心胸 和雄浑的气魄。线条强劲有力,粗犷流利,与粗轮廓的整体形象相配合,构成一种飞扬快速的节奏感,形成泼辣的野性旺盛的画风,体现了艺术草创阶段的古拙质实 的风貌。

本文由'悦和小娘子'发布,不代表演示站立场,转载/删除联系作者,如需删除请-> 关于侵权处理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