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思想的转折(先秦篇)
“哲学的突破”是一个具有普遍性的概念,同样适用于中国的情形,所以我借用了它。更重要的是,它也很准确地点出了诸子百家兴起的性质和历史意义。但是必须说明:我之所以接受“突破”的说法同时也是因为当时中国思想家中已出现了相似的意识。《庄子·天下》篇是公认的关于综论诸子兴起的一篇文献,其中有一段说:
天下大乱,圣贤不明,道德不一,天下多得一察焉以自好。譬如耳目鼻口,皆有所明,不能相通。……悲夫,百家往而不反,必不合矣。后世学者,不幸不见天地之纯,古人之大体,道术将为天下裂。
这是描述古代统一的“道术”整体因“天下大乱,圣贤不明,道德不一”而分裂成“百家”。这个深刻的观察是从庄子本人的一则寓言中得到灵感的。〈应帝王〉说到“浑沌”凿“七窍”,结果是“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七窍”便是〈天下〉篇的“耳目鼻口”,“道术裂”和“浑沌死”之间的关系显然可见。
“道术为天下裂”的论断在汉代已被普遍接受。《淮南子?俶真训》说:“周室衰而王道废,儒、墨乃始列道而议,分徒而讼”。这里的“列道”即是“裂道”;而“儒、墨”则是泛指诸子百家,因儒、墨两家最早出现,所以用为代表,《盐铁论》中“儒墨”一词也是同一用法。另一更重要的例证是刘向《七略》。《七略》以〈六艺略〉为首,继之以〈诸子略〉。前者是“道术”未裂以前的局面,“政”与“教”是合二为一的,所以也称为“王官之学”,后者则是天下大乱之后,政府已守不住六经之“教”,道术散入“士”阶层之手,因而有诸子之学的出现。所以他有“诸子生于王官”的论断,又明说:“王道既微……九家之术蠭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这和〈天下〉篇所谓“天下多得一察焉以自好”的说法是一致的。清代章学诚熟读〈天下〉篇和《七略》,他研究“六经”如何演变成“诸子”,更进一步指出:“盖自官师治教分,而文字始有私门之着述。”所谓“官师治教分”是说东周以下,王官不再能垄断学术,“以吏为师”的老传统已断裂了。从此学术思想便落在“私门”之手,因而出现了“私门之着述”。诸子时代便是这样开始的。章学诚的论述在20世纪中国思想史研究的领域中发生了重大影响,许多思想史家或哲学史家都以它为起点。
总之,无论从比较文明史的角度或中国思想史的内在脉络上作观察,“突破”都最能刻画出诸子兴起的基本性质,并揭示出其历史意义。
本文由'林缎'发布,不代表演示站立场,转载/删除联系作者,如需删除请-> 关于侵权处理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