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帮助

新道家:名家的复兴

  "新道家"是一个新名词,指的是公元三、四世纪的"玄学"。"玄"是黑色,又有微妙、神秘等意思。《老子》第一章 说;"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所以"玄学"这个名称表明它是道家的继续。

  名家的复兴

  名家将"超乎形象"的观念,贡献给道家。在三、四世纪,随着道家的复兴,名家的兴趣也复兴 了。新道家研究了惠施、公孙龙,将他们的玄学与他们所谓的名理结合起来,叫做"辩名析理"。我们在第八章 已经看 到,公孙龙也就是这样做的。

  《世说新语》这部书,下一章 将更多地提到,其中说:"客问乐令'指不至'者。乐亦不复剖析 文句,直以麈尾柄确几曰:'至不?'客曰:'至。'乐又举麈尾曰:'若至者,那得去?""指不至"是《庄子》《天下》篇所载公孙龙一派的人 辩论的论点之一。"指"字的字面意义是手指,但是在第八章 我把它译为"universaI"。可是在这里,乐广显然是取其字面意 义,解作手指。麈尾不能至几,犹如手指不能至几。

  以手指或别的东西触几,平常都认为是至几。可是在乐广看来,若至是真至,就不能离去。既然麈尾柄能够离去,可见它似至而非真至。乐广就这样用辩"至"的名的方法,析"至"的理。这是当时所谓"谈名理"的一个实例。

  重新解释孔子

  值得注意的是,新道家,至少有一大部分新道家,仍然认为孔子是最大的圣人。其原因,一部分是由于孔子在中国的先师地位已经巩固了;一部分是由于有些重要的儒家经典,新道家已经接受了,只是在接受过程中按照老子、庄子的精神对它们重新作了解释。

  例如,《论语·先进》中说:"子曰;回也其庶乎,屡空。"孔子这句话的意思是,颜回的学问道 德差不多了吧,可是常常穷得没有办法。'空"是缺少财货。可是《庄子·大宗师》里有一个虚构的颜回"坐忘"的故事,太史叔明心里想着 这个故事,对孔子这句话作了以下解释:

  "颜子……遗仁义,忘礼乐,隳支体,黜聪明,坐忘大通,此忘有之义也。忘有顿尽,非空如何?若以圣人验之,圣人忘忘,大贤不能忘忘。不能忘忘,心复为未尽。一未一空,故屡名生也焉。"

  顾欢对孔子这句话的解释是:

  "夫无欲于无欲者,圣人之常也;有欲于无欲者,贤人之分也。二欲同无,故全空以目圣;一有一无,故每虚以称贤。贤人自有观之,则无欲于有欲;自无观之,则有欲于无欲。虚而未尽,非屡如何?"

  新道家.尽管是道家,却认为孔子甚至比老子、庄子更伟大。他们认为,孔子没有说忘,因为他已 经忘了忘;孔子也没有说无欲,因为他已经无欲于无欲。《世说新语》记载了裴徽与王弼的一段这样的"清谈"。王弼是玄学的大师之一,他的《老子 注》、《周易注》,都已经成为经典。这段谈话是:

  "王辅嗣弱冠诣裴徽,徽问曰:'夫无者,诚万物之所资。圣人莫肯致言,而老子申之无已。何耶?'弼曰:'圣人体无,无又不可以训,故言必及有。老、庄未免于有,恒训其所不足。'"这个解释,也就是《老子》第五十六章 中"知者不言,言者不知"的意思。

本文由'杨家培霞'发布,不代表演示站立场,转载/删除联系作者,如需删除请-> 关于侵权处理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