畲族的民居屋“寮屋”
畲族多住茅草房和木结构泥墙瓦房。畲族称房子为寮,多建于山坡上向阳避风有水源的地方。木结构瓦房两层的较少,多平房,为方形,房顶呈金字状,有厅堂、边房。室内一般都是一厅、左右厢房,中间厅堂又分前后庭,中有木屏间隔,两旁留两个小门,左门顶上设神位,右门顶上设祖神位,后庭放置日用杂物,如磨、臼或饲养家禽等。左右两厢房各分隔为两间为卧室,室内陈设简陋。右厢房后段多为厨房,厨房一般不设烟囱。由于山区气候寒冷,每家灶前均设有一个火坑或火塘,冬天全家团坐火坑,烤火取暖。客人来时,也请在灶前围坐取暖,并请饭菜、唱歌,以示亲热和尊重。
畲族盖房子往往是先立柱上梁,搭个架子,然后屋顶盖瓦,最后才四周筑墙,铺以地板和整修室内。畲民一家盖房,往往请亲友或寨中劳动力帮工。盖房子开工需择吉日,上梁也要择吉日。畲族在新房落成时要举行隆重的入宅礼,要宴请亲友,赵宴的宾客,一般要送礼。1949年前,畲族村寨晚上多以篾片燃点照明。1949年后,畲乡都先后用上了电灯。现代化的一些家庭用品也搬入了畲族人家。
千柱落脚房
清代以前,畲族的住房大都是以竹子为架搭成的悬草寮。这种茅寮称千柱落脚或称千枝落地,四面通风,呈介字形。架料多缚成框格型,寮面的茅草也是打成草匾之后盖上。大多没有隔间。前后开门,不开窗户,没有烟囱。一般占地20平方米左右,寮高3米,墙高2米左右。有的山寮成人形。它仅在寮中央竖1排3至5根树叉,叉上架着横杠,两边斜靠若干木条,扎上横条(竹片),覆盖茅草而成。茅寮结构低矮,阳光不足,泥土地面十分潮湿。
土墙厝
清代,畲族地区出现了土墙厝。土墙厝为土木结构,四面以土筑墙,屋架直接安装在山墙上,屋顶呈金字形,瓦片屋面,土木结构的住宅有4扇、6扇、8扇、10扇之分,有的10扇厝可以住一、二十户人。
本文由'费莫啸天'发布,不代表演示站立场,转载/删除联系作者,如需删除请-> 关于侵权处理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