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帮助

苏轼:荣辱不计 为政以德

  为官当如苏东坡北宋熙宁十年(1077)四月,苏轼调任徐州知州。同年秋,到徐州不足半年的苏轼,就遇到了百年不见的黄河决口。面对汹涌而至的滔滔洪水,他没有丝毫的退缩,亲自指挥民众筑堤护城,他结庐城上,亲荷畚箕,三过家门而不入。在他的率领下,军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终使全城人免为鱼鳖,百姓欢声雷动,朝廷颁赐重奖。徐州这座故黄河边上的古老城市,历史上遭遇洪灾达200余次,无数次城毁屋塌,居民遭受灭顶之灾,惟独他以太守的身份率军民抗洪于城下。

  苏轼在徐州除了捍水抗旱、劝农耕桑等成就外,其首次成功地开发煤田,更是他在徐州建树的名垂千秋的历史功绩。徐州蕴藏丰富煤炭,但历来无人知晓,苏轼到任后,便不失时机地派人寻矿,终于在徐州西南五十里的白土镇发现了储量丰富的煤田。他在历史上第一次歌颂徐州人民开采煤矿的壮丽诗篇《石炭并引》中写道:彭城旧无石炭,元丰元年十二月,始遣人访获于州之西南,白土镇之北。以冶铁作兵,犀利胜常云。

  千百年来,徐州的老百姓一直缅怀苏轼这位老市长。苏轼之所以生前受到百姓爱戴,死后受到人民纪念,究其原因在于他为官清廉、吏治风清,在于他心怀百姓、务实为民。他怀有强国富民的宏伟抱负,关心民间疾苦,竭尽全力为百姓谋福利、办实事;他不计荣辱得失,不顾困难压力,不作空论清谈。正直、干练、为民造福的苏轼,正是以其实干家卓有建树的政绩,以其两袖清风的廉洁,赢得了当时民众的衷心拥戴,也赢得千百年后人民对他的敬重和热爱。

  为官重德,古已有之。孔子言:为政以德,《东周列国》开篇序言为历览前朝兴亡事,成由勤俭败由奢,深刻地揭示了治国的关键官吏要廉!子路曾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大学》上讲: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就是强调为官者要以身作则。唐太宗李世民曾对群臣说:为君之道,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

  政者,正也,廉者,民之表,廉者,仕之本,民之苦乐,皆系于官之贤否。官贤则民安,否则民之困苦无所底止。不同的清官有不同的处事风格,不同的清官却又有着相同的道德情操,那就是廉政、爱民。几千年的历史证明,清正廉洁是为官者应具备的最基本条件,是从政者修身立德的信条,即其身要正、心存百姓、清廉自守。清则无私,廉则生威,为官做到清白廉洁,定能做到鞭梢所指、从者如流,登高一呼、万民响应,其人格魅力也会随着时间的演变历久弥香。

本文由'戈子钊'发布,不代表演示站立场,转载/删除联系作者,如需删除请-> 关于侵权处理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