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帮助

十年砍柴:爱国之前请先爱母语

  十年砍柴

  9月以来,中国各地群众举行声势浩大的游行,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日本政府侵略行径的强烈愤慨,以及捍卫祖国领土和主权的爱国之情。参加游行的群众,其中多数人的爱国心是纯朴的,也是真诚的,应予充分的肯定。游行队伍中,一些人自发打出一些标语口号,所表达的亦是爱国的心声。然而令人遗憾的是:一些标语口号,显示出了表达者较低的母语素养,和这一严肃而真诚的爱国行动很不相配。

  这种低水平的语文素养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常用字写错或者犯低级的语法错误。如将打倒日寇写成打到日寇。有人在特意制作的文化衫上,将保钓写成保钩。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这是西汉大将陈汤向汉帝上疏中的一句名言,典出《汉书》,后被一代代中国人引用。这次反日爱国游行中,也有人将此语写成标语打出来。且不说现代文明社会,这句话是否过时,让人感到难堪的是,标语制作者竟然把虽写成了随。在广东一个城市的游行中,一条横幅上赫然写着:人在岛在,誓与日军共存亡。笔者的理解是,制作横幅的人要表达的是一种不怕牺牲、敢于用生命来保卫钓鱼岛、不畏惧与侵略者同归于尽的决心。可在汉语里,共存亡的对象,往往是要保卫的对象,如阵地、国旗等等。因语文水平的不合格,产生了如此重大歧义,真是让人啼笑皆非。

  二是标语口号所用的文字显得粗鄙和暴戾,许多城市游行队伍中有核平血洗之类的字眼。言语表达当然允许有一定程度的夸张,如岳飞那首著名的《满江红》,就有笑谈渴饮匈奴血之句。但毕竟宋代离今天时代遥远,社会的文明程度在演进,在如此重大的活动中,表达仇恨用此类文字,似乎不妥。在人际交往中,因利益冲突可能会产生争吵,而在争吵中占上风的总是能依据事实说理严密的那一方,而非骂脏话和说狠话的一方。国与国之间的纷争更当如此。

  一个人生在某地、某国,爱家乡和祖国,是一种自然纯朴的感情,往往不需要太多的理由。但这种纯朴之爱,上升到理性之爱,一定能找出许多理由。比如他在这个国家生活得幸福而有尊严,比如他所爱的国家山河壮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中国这个古老国家之所以让许多国民对她不离不弃,愿意爱她护她,其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一大原因。而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一大重要内容便是:我们有着诞生至少三千多年的优美文字,我们的祖先用这样的文字写出了《诗经》、楚辞、唐诗、宋词和四大古典小说。这样的优美文字,也曾让我们的邻居,如日本、韩国、越南艳羡并学习和借用。今天的日文里,还保留相当多的汉字,中华文明惠泽日本,汉字是重要的一项。凡是历史悠久的国家,必为其语言文字自豪,如法国。即便是借用大量汉字的日本人,对本民族的语言文字的珍爱与推广,也不遗余力。日本政府相当重视提升本国青年的母语水平。

  今天中国无论是经济实力、军事实力还是国民的受教育水平,远非上世纪八年抗战时期能比,那个时期中国文盲遍地,不甘被奴役的中国人唱出大刀向鬼子头砍去这样明白通晓而豪壮的歌曲。而今天那些参加游行的年轻人,多数是80后、90后,至少受过九年制义务教育,再表达爱国心声,没必要言辞暴戾,更不应该在语言文字使用上出现低级错误。如果一个人用本国语言文字表达爱国之情都会出现低级错误,恐怕爱国的效果会打折扣。

  爱我们的中华,请从爱我们的语言文字开始。

本文由'沃沐言'发布,不代表演示站立场,转载/删除联系作者,如需删除请-> 关于侵权处理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