佤族习俗
思茅区的低族主要居住在西盟、澜沧、孟连和思茅。佤族自称阿佤、阿卧、阿佤尔、勒佤卧、勒佤、拉弗、布饶等。佤族民居为干栏式楼房,楼上住人,楼下饲养牲畜或堆放柴禾。盖房子主要用竹子、杂木、茅草、野藤、竹蔑,房屋分大房子、一般住房、客房和仓房。一般住房称“尼呵阿”或“尼呵客昂”,前者盖房时须剽牛作鬼,后者以老鼠作鬼。茅草房四壁用竹篱笆编成,楼板多用斧劈成的木板或竹笆铺盖而成。内分主室和客室,右间为客室,右侧开一道很低的“鬼门”,外搭一竹撑于,用以晒粮食、纺织或休息。客室左边也开一道小门,俗称“狗门”,又称客门。房前厦供放牛头,后厦下面养禽畜和杵碓。房子靠山坡处开有一道火门,火门正前方排列着牛角杈、牛尾巴桩、老母猪石。鬼门外是家人墓地。大房子多为大窝郎、头人或经济条件较好的珠米建盖,与一般房子的区别是,房脊两端有交叉木刻飞燕,中央夹一块木刻裸体男像,四面板壁上用牛血、石灰、木炭等颜料画上各式人、牛头及豹、麂子等。佤族的另一类房子是四壁落地的鸡罩笼房,用三棵长杈作柱梁、竹做椽子、四壁用竹笆编栅成墙,开一道门,房顶至房檐倾斜度大,房内隔成主、客室,设三个火塘。
佤族服饰妇女式样较多,各地略有不同,较多的为披肩或无领短衣、长及膝部的短裙,留长发,不梳辫子,头戴银箍或藤圈,银箍把头发从刘海以上部分拢在背后。澜沦、孟连等地的佤族妇女头戴折成尖头形头巾,戴银耳环或竹木耳塞,手戴银戒指,身佩银、藤项圈和十余串野芦谷珠圈,腰围数十道藤圈.手臂手腕戴银、藤镯。佤族男子头缠黑布,亦用红、白布包头,用红布者多为窝郎、魔巴或猪头数多者。上身穿无领短衣裤子短筒大裆。衣裤料皆为自织黑色及藏青色棉布。青年男子多戴竹藤项圈,富有者戴银项圈、手镯。孟连一带佤族男子曾盛行穿耳纹身。典型佤族男子穿戴为上着短衣,下穿大裆裤肩挎青布花挂包,身佩长刀,携带弓弩。昔日皆跣足,今穿鞋。
佤族盛行一夫一妻制家庭生活,青年交往以“串姑娘”形式进行,谈笑说唱,嚼槟榔,男方帮姑娘家做一些家务,若女方父母满意,则交往不加干涉,若不中意,则阻止做家务。择偶的主要条件是身强力壮,劳动好,家庭经济好,相貌亦为重要条件。双方说成缔结婚姻,要由男方出五头猪,请魔巴在木鼓房做鬼。佤族婚姻自由,谈成功后彼此赠送槟榔、纽扣、筒帕作为定情信物,若要正式结婚,须请媒人提亲、出聘礼。举行仪式。媒人通常由男方叔伯亲戚或魔巴担任。聘礼一般以姑娘母亲出嫁时的聘礼数为依据,俗称买姑娘钱,另外还有奶母钱,在结婚时付清。买姑娘钱可在结婚时付,亦可婚后择日再付。如婚后生女。许给舅家之子为妻,买姑娘钱就可不付。此规矩今已革除。结婚时男方家杀猪牛,带大坛水酒一大箩饭到女方家宴请宾客,送女方家的过门礼必须有猪或牛后右腿、项圈肉、外带二三块排骨肉,银半开10-20元,包肉饭团根据女方家、舅舅家人数而定。第二天继续宴请宾客,请魔巴杀鸡看卦,深夜接女子到男家。女子接到男方家,男方家还要杀猪剽牛大宴宾客,请魔巴杀鸡看卦。女子过门后三天内,由丈夫或婆婆陪着上山砍柴,下地劳动,目的是到野外听鸟叫来判断这门亲事是否吉利。佤族婚后即落夫家,入赘上门的仅为个别,婚后便分家自立门户。
佤族通行土葬,成年人病死,家人即鸣枪敲锣向寨人报丧,请魔巴杀鸡看卦择葬日。老年人死后,家人在死者口中放一枚银半开,用麻布裹尸后,移尸停放在主火塘左边。当晚在魔巴带领下,众人围火塘跳唱“布郎隆归”舞,作追悼亡灵活动。死者是男性,要由女婿来装棺,若是女性,则由死者兄弟来装棺,入棺前要举行仪式,有节奏地围棺敲打棺材,大魔巴在房内撒新舂出的米,把一只烧熟的鸡悬挂在中柱上,装棺时间必须在太阳落山时。第三日出殡,举行吊唁活动,太阳落山时,把棺材从鬼门抬出,坟墓简单,挖一洞穴将棺塞入后即盖上土,不砌坟,只用竹篾作一标记。佤族有一套完整的葬仪规矩,家里第一个老人死了,丧事主持人由大女婿担任,还要担负一项煮烂饭待客的礼仪。若是成年人死,整个寨子要忌生产三至五日,有凶死者更要多忌几天。若小孩死,第二天便埋、寨子里忌生产一天或不忌。丧家在治丧第一天可以杀牲祭死者或待客,以后几天则请亲人代刀;在出殡后的三天内,丧家忌拿利刀;忌切莱、破柴、忌闭门等。谁家违反阿佤理,轻者为人耻笑,重者亲人反目为仇。当然,这些都是过去的旧习俗了。
本文由'烟平彤'发布,不代表演示站立场,转载/删除联系作者,如需删除请-> 关于侵权处理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