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帮助

古代的酿酒技术

  秦汉以来,由于政治上的统一,社会生产力得到了迅速发展,农业生产水平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为酿酒业的兴旺提供了物质基础。

  艺术中国

  山东诸城凉台出土的一幅汉代的画像石有一幅庖厨图,图中的一部分为酿酒情形的描绘,把当时酿酒的全过程都表现出来了。一人跪着正在捣碎曲块,旁边有一口陶缸应为曲末的浸泡,一人正在加柴烧饭,一人正在劈柴,一人在甑旁拨弄着米饭,一人负责曲汁过滤到米饭中去,并把发酵醪拌匀的操作。有两人负责酒的过滤,还有一人拿着勺子,大概是要把酒液装入酒瓶。下面是发酵用的大酒缸,都安放在酒垆之中。大概有一人偷喝了酒,被人发现后,正在挨揍。酒的过滤大概是用绢袋,并用手挤干。过滤后的酒放入小口瓶,进一步陈酿。

  东汉时期酿酒工艺路线是:

  酒曲块 酿酒原料

  ↓ ↓

  捣碎蒸熟

  ↓ ↓

  浸曲冷却

  ↓ ↓

  过滤曲汁───→入大口缸发酵(酒垆)

  ↓

  过滤

  ↓

  入小口酒瓶

  这一酿酒工艺路线,可以说是汉代及其以前很长一段历史时期酿酒的主要操作法。

  新汉王莽当权,恢复西汉时期酒的专卖,为此,制定了详细的酿酒原料的配比,即一酿用粗米二斛,曲一斛,得成酒六斛六斗。出酒率220%,这个比例与现在的也很接近。从中也可看出,酒曲的用量很大(占酿酒用米的50%),这说明酒曲的糖化发酵力不高。

  东汉末期,曹操发现家乡已故县令的家酿法(九酝春酒法)新颖独特,所酿的酒醇厚无比。将此方献给汉献帝。这个方法是酿酒史上,甚至可以说是发酵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补料发酵法。这种方法,现代称为"喂饭法"。在发酵工程上归为"补料发酵法"(Feed-batchfermentation)。补料发酵法后来成为我国黄酒酿造的最主要的加料方法。《《齐民要术》

  艺术中国

本文由'是洁玉'发布,不代表演示站立场,转载/删除联系作者,如需删除请-> 关于侵权处理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