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寒象征着最冷的日子要来了吗 三九天如何御寒保暖
小寒象征着最冷的日子要来了吗 小寒是最冷三九的开始吗
是的。小寒的代表寓意是开始进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民谚:“小寒时处二三九,天寒地冻冷到抖”,这说明了小寒节气的寒冷程度。
小寒时处二三九,三九为什么冷?
在冬至时期,白天最短,太阳直射角度与地面夹角最小,单位面积的地面受到的日照强度最小,因此地面每天得到的太阳热量最少,地面日热量收支逆差尚未达到最大值。而冬至以后,虽然白天日趋增长,但增长的速度却很缓慢,从冬至到“三九”这一时期,平均每天只增长约一分钟,同时,太阳直射角度与地面夹角增加也很缓慢。地面日热量收支仍处在逆差状况,所以继续失去热量,地温继续下降。地面总热量收支逆差在“三九”时节才达到最大值。由于空气的温度主要受地温影响,这就导致了“三九”时节气温最低(当然,并非全国如此,年年如此,具体因地区、因年岁而异)。另外,“三九”前后,西伯利亚地区的冷气团也发展到极为强盛的阶段,强冷空气的频频入侵也是造成气温低的原因之一。
地球白天吸收太阳辐射来的热,到夜里就把它散发出去了。夏天,白天吸收的热多,晚上散发的热少,这样,每天都能积一些热。冬天,白天吸收的热少,晚上散发的热多,每天不但不能积存,还要把夏天积存下来的热用掉一些。冬至这一天,白天吸收的热量少,可是地球上还有一些储存的热。过了冬至,储存的热越来越少,到“三九”,地球热的储存是一年最少的时候,所以也就最冷。
三九天如何御寒保暖?
晒太阳
南方的冬日,晨起的太阳带着寒气,中午的太阳仍然猛烈,早上10点左右的阳光和煦温暖,此时在室外走一走,晒一晒人体的背部和头部,背部有人体抵御寒邪的第一道防线——足太阳膀胱经,头部为“诸阳之会”,也就是阳气汇聚的地方,这两个地方可以调补阳气、畅通百脉,增加人体皮肤和内脏器官的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
著名的养生专著《老老恒言》中就说道:“背日光而坐,列子谓负日之暄也,脊梁得有微暖,能使遍体和畅。日为太阳之精,其光壮人阳气。”可见“负日之暄”的健身养生作用及其好处。
食补
都说冬季是进补的大好时机,民间素有“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的说法,很多吃货就在不知不觉中长膘了。
在寒冷的节气多吃温性食物,如羊肉、牛肉、生姜、鸡肉等,的确可以增加人体御寒祛湿的能力,但是岭南的“寒”非“大寒”,偶有夹湿夹热之变,温性食物中少量增加一些调补脾胃祛湿热的辅助食材,如薏米、赤小豆、土茯苓、白术、萝卜等,可以使冬日进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泡足
寒冷的外界环境容易损伤人体的阳气,人会不由自主地蜷缩,打哆嗦。很多女孩子在冬天都会出现手脚冰凉,晚上被窝总是睡不暖,有的还伴有痛经或者关节痛的毛病,这都是因为阳气不足,气血运行不畅导致的。
中医学认为,人体五脏六腑在脚上都有相应的投射,脚部是足三阴经的起始点,又是足三阳经的终止点,踝关节以下就有六十多个穴位,如果经常用热水浴脚,能刺激足部穴位,增强血脉运行,温补阳气。
在泡脚的水中,加点红花、或白酒、或艾叶、或姜片,可以使活血、祛寒、祛湿的效果加倍,泡的时候注意水温和时间,泡至全身发热,微微汗出即可。
提醒,饭前、饭后半个小时不宜足浴,足浴完了正是毛孔大开之际,还得注意保暖、避免寒邪入侵哟。
艾灸
冬三九,是一年中阴气最盛、阳气最微弱之时,也是最容易诱发虚寒之症的时间。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常常好发于冬季。
艾灸为纯阳之火,能够温润五脏,防病治病,在三九天进行艾灸,俗称“三九灸”,是顺应四时气候特点进行内病外治的一种特色疗法,时间从冬至起,每九天行一次艾灸疗法,具体有天灸疗法、温和灸疗法、隔物灸疗法、温针灸、麦粒灸疗法等,不管是哪一种艾灸,都是通过药物对穴位的热刺激达到激发经气的效果。
本文由'弘醉易'发布,不代表演示站立场,转载/删除联系作者,如需删除请-> 关于侵权处理说明。